观点争鸣

钢铁物流创世纪之大变局

2011年01月13日08:36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钢铁物流创世纪之大变局

 

《圣经》中这样描述“创世纪”:在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黑暗笼罩着无边无际的空虚混沌,上帝施造化之功,使世界最终确立,万物齐备……

目前我国钢铁物流行业也如同创世之初,混沌尚未开,矛盾正塞结——不但钢材流通结构不合理,而且中间环节过多;不但企业经营模式单一,而且生产主导流通;不但规模普遍偏小,而且厂商地位不平等……矛盾与痼疾盘根错节,困惑与机遇并立,艰难与希望同生,行业亟待一场淋漓尽致的大变革。

十多年间,钢铁流通企业始终风雨兼程。历史的车轮没有给他们片刻休息的时间,随着行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市场发展的需要,不知不觉中,他们已被带到了新的起点上。

面对风雨突变的经营环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获得长足的发展,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在竞争越发残酷的行业生态圈,是坚守还是转型?行业发展已经越来越急迫得需要企业用行动做出选择。

我们认为,行业自然会从“混沌”走向“确立”。我们憧憬未来的画面,我们明确现实的差距,我们更加思考中国钢铁物流的创世之路。

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一大批代表产业转型方向、创新经营模式的明星企业将在全国各地或冉冉升起,或涅槃重生,他们将成为流通产业的砥柱中流,支撑中国产业经济的明天。


政策环境生变
发展方式转型

现代物流报 杨世新

近来,许多业内人士一个相同的感受是:钢铁行业似乎在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局。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经营模式必然随之改变。

让我们先来看看钢铁业的政策环境,变化之快可谓空前。从2005年国家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到2009年国家发布《钢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两个规划时间才相隔了五年,而仅在2010年,行业各种政策、法规、规定密集出台,从行业节能减排、提高准入门槛到规范条件,钢铁业成为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的火力点,政策像连珠炮似的发布,实属历史罕见,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预示着行业变革的节奏加快。

去年一年之内国家屡推调控政策,对钢铁行业有直接影响的货币政策也转为“稳健”,下游地产调控力度持续增强。伴随货币政策及下游行业的变化,法规之变也在同时进行,取消钢材出口退税,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成为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的具体体现。

此外,钢材期货的推出,使钢铁产品金融属性逐步增强。钢材期货和大宗电子交易已经成为影响钢铁市场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钢铁原材料期货正在逐步推进,国际铁矿石掉期交易已经影响国内钢铁市场,“长协矿定价机制将一去不回头,钢铁行业微利或亏损的局面正在形成”,而大连商品交易焦炭期货品种也即将推出。钢铁产业链已经进入“泛金融化”时代,行业变局亦由此开始。

一年之内,政策法规及经营环境天翻地覆,正是由于外部政策大环境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大变革使然。像是一艘全速航行的巨轮,中国经济正驶向全新的“航道”。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潜在经济增速面临趋势性下滑,重工业高速增长时代终结……富于远见的观察家们大胆推估:中国经济正经历30年未有之大变局。

以往经济发展赖以依存的要素投入结构乃至大生态已悄然生变,转变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中央政府正果断地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攻方向。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的调整,将直接驱动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及未来若干年发生大转型。经济政策环境的大变革必将引发钢铁生产乃至钢铁物流业的深度调整。

对钢铁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更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是GDP增长速度,而高经济增长率是因为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在钢材消费增量中,投资拉动的贡献达到近六成。投资对钢材消费的增长贡献不言而喻。

不过,这种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未来面临重大调整。“十二五”规划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和方向,意味着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从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安信证券预测,中国的潜在GDP增速可能即将出现趋势性的下降。

对此,中钢协副秘书长、首席分析师迟京东指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将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降下来。这对钢铁数量规模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样的变局必然对钢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经济今后还会增长,但是在减速,这既是经济的走势也是钢铁业的走势。”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世俊表示,钢铁消费增长减速是可以预期的。

对于投资增速减缓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中联钢首席分析师马忠普表达了相近的观点,“钢铁企业依靠国内投资扩建谋发展已经没有出路了。”在此种情况下,我国粗钢消费已经连续7年增幅回落,已经进入了低增长阶段。这意味着中国钢材市场高需求、低增长时代的到来,决定了以转变钢铁物流经营发展方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钢铁物流发展模式正面临重大变革。

中国钢铁需求多年快速增长条件下的十几万贸易商都在扩大经营规模的物流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必然需要中国钢铁物流业转变发展模式。

这是钢市逐渐进入后扩张期的显著特征。此时需求增长相对平缓,但钢铁需求具有较为明显的分散性和差异性,此时流通行业的主渠道作用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对引导生产、衔接产需、提高社会化大生产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将会日益突出。中物联副会长蔡进认为,未来,钢铁市场流通格局将在生产与流通的博弈中凸显流通的先导作用。

今后,我国钢铁工业应该怎样发展?“数量已不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和提高发展质量将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旋律。”业内人士强调。

站在“十二五”这一新的历史转折点上,钢铁行业的变局已经悄然发生。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