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开发商的小聪明与大智慧

2006年08月05日08:48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这已不是房产商们第一次遭遇调控风暴。从去年的“国八条”上溯至最早的“海南狂潮”,处于调控中心的房地产业总在上演一幕幕类似的剧情:对一次比一次猛烈的调控措施,他们总能以层出不穷的怪招拆解。
  以广州为例,市中心内最大项目用地——水泥厂地块已定下将100%建90平方米以下住宅,大学城、金沙洲两大片区住宅地块则分别要建至少七成和八成以上的90平方米以下户型。尽管这一阶段,开发商的公开表态愈来愈少,但在私底下的闲谈中,种种怪异的应对之策却成为茶余饭后的主论题。
  在调控中成长的房产商似乎在暗示:在这个年代,他们已无惧风暴!

  新招频出应对新政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90平方米户型须占比70%以上”的政令一出,最先忙开的竟是各大建筑设计院。许多另类的户型设计方案随之问世。
  例如:同一层的两套户型打通,或者是上下户型打通。某知名开发商工程部负责人私下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他们已经接到了上级命令,要求尽快提交可以普遍应用的方案。但是这种设计会令楼盘的结构标准全部改变。
  比如两套房子如果左右打通成一个大套型,两套房子之间的隔墙就不能是承重墙。这就对设计要求相当高。但原则上说,这种打通方式会破坏建筑结构的,“很有可能会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然而,一贯热衷博出位的房产商根本不会在意这点。
  另有一类方案是多做一些不计入建筑面积的面积,比如增加阳台面积。可采取的方法:一是错层式阳台,即奇数层与偶数层的阳台不在一个垂直线上,使得阳台间的高度达到6米,按现有建筑规范,这样是不计入建筑面积的;二是多做一些面积以半计入的面积,最典型的就是做大阴台和大阳台。前者是三面围合一面不围合的建筑空间,按现有建筑规范只算一半面积,后者也是一样。消费者可以在二次装修时进行处理,将这些面积室内化,从而使“半面积”变成全面积。“我们可以在卖楼时把单价提高,却送上大部分阳台面积,那么对消费者来说,还是等于用现在的价格买到了大户型。”上述工程部负责人这样说道。
  但有设计师表示,设计不合理的阳台,除了会破坏建筑物外立面外,还有可能影响住宅的通风和采光。
  第三种方案是增加层高。有开发商考虑把目前在广州只有少数楼盘采用的小复式设计广泛应用,修建总层高5~6米的建筑物,由业主自行把小户型隔成上下两层。但这一招数已经引起政府警惕。例如北京就在近期出台新规定:住宅建筑标准层高超过4.9米,房屋建筑面积按该层水平面积的2倍计算,对层高超过7.6米的,按3倍计算。而广州也有政府部门透露,目前的测绘规定将有所更改,凡是层高超过2.2米的,都将计入建筑面积中。
  最后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是压缩小户型,让位大户型。“我们本来是要做30%的60平方米以下的一房,那么现在把这批户型全部压缩成20~30平方米;再将40%的两房户型也全部压缩为50~60平方米。这样被压缩出来的面积则可以应用在剩下的30%土地上,把户型面积加大。其中20~30平方米的小户型都设计在大户型旁边,在销售时要求捆绑销售,这些小户型只要一打通就可以成为大户型的配套的工人房或者储物间。
  如此应对“得当”,足见房产商在历年与政策周旋的过程中所培育出来的“智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
  类似的应变能力在去年也有所体现。
  2005年3~5月,先是温总理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抑制高房价。紧随其后,央行加息,新老“国八条”出台,七部委新政雷霆出击,措施不可谓不频繁,力度不可谓不深入。
  但房产商却能以“地荒论”引导市场,在政府打击炒房、调节需求之时,或故意捂盘不售,或放缓推盘速度,通过明显缩水楼盘供量来推动楼价的不断走高。
  2004年同样,“8·31”大限尽管卡紧了地根,但部分房产商开始转而与村委会合作,利用集体用地尚未转为国家用地便不能视为闲置土地的空子,通过一点费用,便达到让土地继续晒太阳等候升值的目的。抑或是通过一再更改规划,拖延审批时间获得土地升值的机会。
  2003年,银根收紧,面临资金压力的房产商首先想到的也不是如何进行多元化融资,而是把重复销售抵押房作为套钱法宝……
  经过越调控、房价越上涨的这几年,大部分房产商的心理底气似乎变得更足。等待细则出台的日子不算难捱,毕竟房价仍然维持在高位。
  “楼越卖得慢,房价涨得越快。现在广州不是流行一句俗语:想卖贵点?烂尾吧!多少过去6000元/平方米左右还卖不动的烂尾楼在盘活后,已经卖出过万元单价。”一名刚刚从国外考察回来的开发商对记者颇有底气地说。而他说这话的前提是这个公司已经在前两年的楼价上涨中获得了足够的利润,足以支持他们再以观望的姿态支撑大半年。
  房地产业屡遭调控,每一次业界都惊呼洗牌时代到来,但每一次开发商都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手腕得以安然挺过,甚至还保证自身的丰厚利润不被降低。这一切实在叫人感叹:这个时代是否对房产商们过于有利了?
  "疯"语录
  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
  “未来开发商将集中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
  ——原来以前都不是。
  凌峻地产(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农
  “希望房价上涨的力量远大于不希望涨价的力量。”
  ——用这句话解释某些地方细则为何与中央精神相去甚远,倒还贴切些。
  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
  “房地产已经被搞臭了,太平洋不会参与!”
  ——连严介和都作如是观,不知众君作何想。
  一购房青年
  “早上一睁眼就欠银行100元钱。”
  ——很多人认为自己做“房奴”是被逼出来的。
  一房产投资客
    “养房子比养孩子还值!”
  ——人非草木,房地产却能将人变成“疯狂的石头”!(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