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深圳或对闲置土地动刀

2006年10月28日09:58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长期饱受缺地之苦困扰的深圳,突然发现所谓“地荒”原来另有因由。

    10月19日,深圳市国土房管局向社会公布了92宗土地的供应及开发利用情况。这是该市2004年以来出让的435宗房地产用地中,第一批得以披露详细数据的地块。

    在这批总面积3.15平方公里的地块中,已开发完成者共2平方公里,未动工面积达1.1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超过1/3的土地在开发商手里睡大觉。

    据悉,这92宗土地均为已经或部分开发完成的地产项目,开发利用执行情况算是相对较好,随着其余343宗地块的现状陆续曝光,恐怕会有更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

    近几年来,深圳全市每年新推房地产用地均控制在1平方公里以内,特区内甚至已连续多年未有新增土地供应。土地可谓深圳最为稀缺的资源。

    据记者粗略计算,上述92宗土地中,约有10宗土地已开发面积未及地块总面积的1/3,另有数宗土地连基本的进度数据都没有。但政府公布的信息显示,92宗土地无一例外拿到了预售许可证。

    按照现行闲置土地处理办法,土地出让两年内,开发面积不足总量1/3或投资额不足1/4,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超过1年的,均按闲置土地处置,由政府无偿收回。

    这些土地的出让方式更令人惊讶。92宗土地中,仅有2宗是拍卖出让,其他90宗都是政府协议出让。2004年“8·31土地出让大限”之后,明文规定所有住宅、商用土地都必须以市场化的“招拍挂”形式进行,深圳更是早在2001年便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经营性土地出让的“招拍挂”。而细心的人会注意到,这92宗土地大多数都是“8·31土地出让大限”之后出让的。

    拿到这些土地的主体背景更是五花八门,既有居委会、农产品批发公司及银行办事处等,也有自然人。按照土地出让条例,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才能获得政府批出的商业及住宅用地,而这些实体或个人是否具备开发资质,显然很成疑问。

    “近年来深圳房价高涨,这些土地被变相闲置,除部分确实是开发商资金短缺外,不能排除个别企业有囤地牟利的不良动机。”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业界人士告诉记者,“至于不具备开发资质的各路人马拿地的途径和动机,就更是耐人寻味了。”

    就在深圳公布这批土地详细现状四天之后,即10月23日,深圳市长许宗衡率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各区负责人,前往市国土房管局进行调研,主题就是如何加强房地产市场和土地的调控力度。

    据当地媒体报道,许宗衡在调研现场指出,深圳下一步必须实行更严格的土地审批、责任追究、土地调控及监管等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解决好当前土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今年以来,深圳房价一路高涨,成为全国“标兵”。当地业界人士认为,土地情况本来就不宽裕的深圳,对闲置土地处理力度偏软,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这一局面的出现。而与深圳相比,同样面临房价上涨压力的广州,自本轮调控以来,已连续四次大举清理闲置土地,回收土地近百幅,其中不乏知名房企名下的地块,回收力度和规模都为国内所少见。

    有分析认为,九月底深圳市政府公布的“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以及更早就出台了的“深圳调控细则”、“土地1+7”等文件中,均有针对土地监管、加大闲置土地回收力度等条款,此次深圳国土房管局公布92宗用地信息,市主要领导又高调批示,很可能是政府下决心即将“动刀”的信号。

    面对这场悄悄酝酿中的收地风暴,打着各自如意算盘的深圳大小“地主”们,究竟将作何反应,会不会如上海等地一样,在政策重压下爆发一轮“抛地潮”,真是值得期待。来源:中国经营报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