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降价怪象”惊现京城高档房市场

2006年11月09日16:17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京东某高档公寓开盘前售价定为16000元/平方米,而随后的实际成交均价却降为14194元/平方米,二者相差1806元/平方米。

    此种现象绝非个案,相关数据显示,京城9月新推商品房开盘前的拟售价平均涨至9931元/平方米,成交价却比8月下降了368元/平方米。在持续不断的调控语境中,部分高档房似已坚守不住,开始变相降价。

    “降价怪象”惊现高档房市场

    一连串高档房调低价格的案例在广大购房者中引发强烈震荡!

    京北某四合院风格别墅拟售价为20000元/平方米,而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显示其成交价却为18934元/平方米,相差1000多元/平方米;三元桥附近某高档公寓三期的拟售价为15000元/平方米,实际成交价为13700元/平方米,相差近1300元/平方米;上京新航线5、8、9号楼拟售价为8100元/平方米,实际成交价为7800多/平方米,相差近300元/平方米……

    除这些已开盘项目的定价和成交价有较大差距外,还有不少即将开盘的新盘定价“攀高”。

    望京今年下半年为数不多的几个新盘之一——悠乐汇,其以小户型一居为主,一层约20来户,定价高达9500元/平方米;对此,关注该项目很久的意向购房人王先生颇为犹豫;“这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王先生说。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少新盘定价虽高,但其未来的成交价未必能保持在同一水平。

    9月新推商品房拟售价平均涨至9931元/平方米,然成交价却比8月下降了368元/平方米,为7709元/平方米。

    某项目开发商对记者表示,新一期楼盘原计划在10月份推出,本希望9月份楼盘售价冲上一个新高,为新盘铺垫气势,但实际结果却有些令人失望,新一期楼盘的面市计划也因此推迟。

    “一升一降的悖论说明了‘高开低走’现象正普遍暗行于高档房市场。”一位资深市场分析人士指出。
“高开低走”是营销策略还是无奈之举?

    新推商品房定价不断上涨,实际成交价却呈下跌趋势,楼盘定价和成交价相差巨大,这让不少人大惑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高开低走”的现象呢?

    “很明显,虽然今年的调控政策与市场实际交易情况对开发商来说都不乐观,但他们依然企图力挺房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道。

    他认为,即使成交价下降了,开发商也要把定价涨上去,为楼盘造势,给购房人一种“房价还在继续上涨、还将继续上涨”的暗示,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战术。同时,“高开”也日益演变成开发商的一种销控策略。由于政策严禁开发商捂盘,并要求其公布销售情况,因此部分开发商故意提高楼盘定价,以“捂”住好的房源。

    而另一方面,为保证销售回款,开发商在实际卖房时,又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售价,因此造成定价与实际成交价落差大。

    京西某高档楼盘的开发商在接受《楼市》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你是买房人,会不会买后期售价与前期相差无几的楼盘呢?我想不会。如果没有一个过硬的理由,楼盘定价不高只会让购房人心生疑虑。”

    也有开发商表示,周边楼盘价格都在上涨,自己的楼盘售价只能参照市场水平,如果定价偏低,容易让人对楼盘品质产生质疑。

    专家表示,正是购房人这种“买涨不买跌”的心态让开发商不愿降价,也不敢降价。

    而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开发眼里,开发商先抬高定价再适当下调,给购房人“优惠”,实际是一种销售策略,以推进销售。在“优惠”的牌子下,购房人以为自己省钱了,但实际付出的成本更高。

    与此同时,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北京房价持续上涨,让部分开发商定价时,“涨”字成为潜在规则,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定价惯性,而9月份正是房产销售旺季,拟售均价涨至9931元/平方米也不足为怪。

    至此,新盘定价“高开”之原因已然明确,然而,成交价却呈“低走”之势,这又是为何?

    “如果说六七月份的商品房交易疲软,是宏观调控政策直接影响造成的,那么9月份的成交价低于拟售价或开盘价就有另外的理由:房地产市场已经由‘政策观望期’转向了‘市场观望期’。”京城某知名经纪公司副总经理表示。

    在他看来,政策观望主要指购房人容易跟着政策走,出来一个新政就观望一段时间,持续时间短,市场恢复快,并容易出现反弹现象;市场观望则是购房人已经不再受政策左右,而会较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是否购买,这时房价发展会较平稳,甚至有小幅下跌。

    房价经过近两年的急速上涨后,部分高档楼盘的价格已经达到或接近波峰状态,即使是高端购房人,在特定的时期内对具体楼盘的价格有一个心理承受度,不会盲目的追涨房价。如此一来,迫于销售压力,开发商不得不暗中降价。”上述这位副总经理说道。

    同时,另一个影响高档楼盘成交价的重要因素则是“限外”政策。

    京东某知名豪宅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楼盘一期客户中有15%左右的外籍人士;而自从“限外”政策实施之后,外籍客户急剧下降,9月几乎没有此类成交案例。他说:“外籍客户的流失不仅影响楼盘销售速度,也明显影响楼盘成交价。虽然我们项目没有降价,但也难涨价。”

    而另一位业界专家则指出,虽然总有人强调北京与上海楼市的不同,但上海楼市的波动,对北京的影响不可忽视。

    受政策影响,上海房地产市场整体波动较大,不少楼盘有降价行为。房价下跌引发了“上海集体退房第一案”,同时天价明星楼盘汤臣一品的销售也停滞不前。“虽然它是个案楼盘,但却也是市场的风向标,若它‘倒下了’,就会影响一大批购房人的信心。”该专家分析道。

    高端市场呼唤理性定价

    一度,“低开高走”是房地产市场最常见的营销规则,而现在的情况却有了微妙变化,诸多楼盘实际成交价比定价低很多,成了“高开低走”。那么,“高开低走”真的能帮开发商打赢营销仗吗?

    一位在房地产营销领域打拼过多年的专业人士向记者介绍,定价高对开发商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如果楼盘推出市场后,反响不如预期,开发商就只能以给业主‘优惠’‘特别照顾’等为借口,实行‘明涨价、暗降价’的方式,促进销售。但如果购房人注意到楼盘成交价低于定价,会让购房人产生疑虑,不愿购买。”他表示。

    同时,虽然购房人喜买涨不买跌,但并非只要房价上涨,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购买,他们有承受极限,如果房价已经到达高位,开发商还一味涨价,必然失去客户,而整个市场交易价格也必然存在波峰波谷,波峰之后,价格要么平稳发展,要么呈下降趋势。因此,开发商应当理性定价。

    专家表示,准确判断市场是理性定价的关键。近两年,税收、利率以及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政策不断出台实施,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透明、公平,也更加激烈;投机与投资行为不断被“挤出”;利率提升让按揭购房人群的负担日益加重,购房人也逐渐变得理性起来。

    然而,在一片涨声中,在奥运概念的拉动之下,目前京城的房价已经被炒得很高。“几乎到达了波峰点。”上述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开发商应当理性意识到购房人的承受能力,以及市场的整体走势,不能一味追求高利润。要调整心态,追求适当利润”。否则,楼盘定价格过高,就有可能导致销售不畅,或者出现“定价高、成交价低”的情况。

    事实上,诸多高品质楼盘正是以理性定价赢得了市场。地处亚奥核心区的保利金泉广场,其定价就比当时业界的预期要低,而推出市场后购房人高度认可,成为今年楼市最热销的楼盘之一,与此同时实际成交价上涨至9385元/平方米,比8800元/平方米的定价高出585元/平方米。类似案例不一而足,透过金泉广场,楼盘理性定价的利好可见一斑,值得开发商深思。(来源:《楼市》杂志)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