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社会资金周转率明显提高,金融系统功不可没

2007年07月10日11:53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货币流通速度(GDP/M2)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体经济社会对央行提供的货币供应量的使用效率,是内含了社会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金融资产后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转轨初期必然发生的货币深化等因素,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是2003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经济界普遍担心货币供应多,经济过热的背景下,货币流通速度应该继续下降,但实际上却没有出现再下降。在银行加快改革和金融市场深度与广度广泛提高的大背景下,货币流通速度基本未下降,反映货币创造GDP的效率在大幅提高。

    进一步分析:一是这些年来,以资产为基础的信用扩张迅速。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年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企业的资金周转较为顺畅,风险溢价较低,信用创造力度加大,即经济体可支撑较高的信用额度。二是社会资金的周转效率明显提高。企业销售收入的资金占用率2002年为41.92%,其后一直下降,到2006年已降到25.21%,降幅近40%,这是近29年改革开放以来所罕见的。三是各种潜在的银行信用减少了企业、居民的临时性资金需求。从社会资金的周转效率明显提高来看,暂且不论我们的银行素质如何,至少这一点已经说明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金融系统效率大幅提升,这同时也是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升级效果,也是中国整体生产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