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中国股市已成为一堵“阶段性”危墙

2007年09月05日12:42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随着上证指数到达5300点,中国股市的泡沫有多大,是否会产生回调,再次成为每一个中国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密切关注的话题。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60倍左右,很多基金经理人也慨叹,衡量公司基本面的指标已经没有作用了。有泡沫是一回事,但泡沫是否会破裂以及在何时破裂、破裂到何种程度又是一回事。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告诉你这些。我们只能指出的是,多种因素表明,中国的股市正在成为一堵“阶段性”危墙。

    第一个因素是A、H股间的差价。恒生银行专门编制了一个A、H股溢价指数,该指数显示A股比H股现在要贵90%,接近历史高点。各类价格以及价格衍生品,从高到低、从低到高的周期波动是市场固有的规律。A、H股差价是否到达了需要调整的转折点?另外,现在市场低估了“港股直通车”可能带来的影响,因为现在还没有基金正式进入。一旦条件成熟,这将会被推广到工行、建行等银行,到香港炒股也就成为很便利的操作。这种转换,将对两股市值之间的价格差异以及国内的资金状况产生影响。

    第二个因素,即使按照一季度81%的增长率,以及二季度70%的盈利增长率,全年的上市公司盈利达到6000多亿,按照每日2000亿的交易量,印花税以及证券公司的各种税费全年将超过5000亿。需要强调的是,流通股大概仅占30%-40%,也就是说可被交易的流通股分担的仅是上市公司总利润的40%,即2400亿,但是所付出的交易成本是5000亿。这个市场总体上是一个抽水的市场。这样的格局无法长久持续。

    第三个因素,这一轮牛市启动的时候是3000万个账户,现在是1.1亿个,其中有8000万个账户,是只有一年多投资经历的新股民。据安邦特约经济学家巴曙松在5、6月份的测算,新股民的资金大概在5万亿左右。不过最近新开户数又重新回到日均30万高点。有的海外市场的投资者调侃,说不同市场的新投资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点像当年的义和团,十分勇猛,不相信子弹会打死人。不过中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是,当开户数达到新高点时往往将孕育着大盘的一次调整。狡猾的基金经理会把阶段性的最后一棒交到新股民手上。

    第四个因素,从目前的初步研究看,二季度70%的利润增长里面,大概16%-17%来自于交叉持股带来的收益;20%左右来自于会计制度变革和税收变动带来的好处;还有一部分的利润是来自于价格的上升,这种上升带有很强的周期性,企业不一定有质量和技术上的实质性改进,可能就是原来有一个库存,忽然因为通过通货膨胀压力,导致升高了,所以真实的因为企业的技术进步而带来基本面的盈利改进,大概比我们的GDP增长高一点。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盈利是不是可持续的。如果可持续,现在这个点位就不成很大的问题,但如果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很多公司有股权激励,小非大非要减持必须把利润做进来,那么这个利润增长就是不可持续的。

    第五个因素,从实际操作风格看,目前的市场估值情况下,不少私募基金已经很谨慎了,但是从总体意义上看,公募基金基本还是很乐观的。其中有主动乐观,也有被动乐观,例如如果有的基金本来减持了,但是由于有很多新的申购,促使基金不得不加大持股。现在一发基金,老基金100亿,新基金90亿,买了之后反正契约规定一个月之内完成建仓,无论是大盘还是小盘,买的大都是比较集中的200只股票左右的股票,这样不断把蓝筹股推高,如果这个市场出现调整,可能会面临一旦流动性管理不好,会出现第一只不得不暂停赎回的开放式基金。

    综合以上五个因素,中国股市迎来一个“阶段性”调整的可能性在增加,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投资者当保持高度警惕。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