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楼市权威信息缘何短缺
2007年09月11日07:47 来源:西本资讯
有的地方政府部门不主动披露楼市信息,是因为统计难度大,还是另有隐情?
眼下,在各类信息“集束炸弹”的“狂轰猛炸”之中,楼市也有了股市的味道,走上了另类“政策市”与“题材市”之路。
楼市之“政策市”,即不管是政府直接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还是其他领域、其他行业的政策或经济现象,总会有人找到它们必定会拉动房价上涨的“关联性”。包括国际油价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即有人爆炒这必定会增加房地产成本,拉动房价上涨;股市大涨,也有人爆炒股民赚了钱必定会转战楼市,拉动房价上涨……
楼市之“题材市”,则有一定的“创作规律”:主角是形形色色的“购房团”或“炒房团”,基本渲染手法是这些“购房团”或“炒房团”豪阔凶猛,所到之处房价飙升,当地中产阶层心生恐慌,急忙跟风入市……
炒作题材、宣传造势素来被企业当作营销策略。细加分析,这些炒作大多是开发商利用楼市缺乏权威信息的漏洞,向社会散发“房价一定会上涨”的信息,通过扩大居民对楼市的恐慌来助推房价上涨。
被制造出来的“信息恐慌”
2006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控房地产,即有开发商、各路“专家”言之凿凿:“不增加土地供应量,房价还会继续上涨”,“本市土地,只够开发半年”;并断言楼价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将有较大的升幅。一些地方政府则高调反击,公开发布数据,声明“批出的土地足够开发若干年,甚至十年以上”。
2006年下半年开始,股市狂飚、奥运预期、流动性过剩相继进入大中城市公众视野。房地产商自然也没有错过这个炒作机会,类似“股市火爆引发房价暴涨”、“中国房价奥运前不能跌”、“流动性过剩拉升房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迄今为止,进入公众视野的“温州炒房团”、“山西购房团”、“深圳炒房团”等,背后都有一些媒体推波助澜的影子。
以今年被爆炒的“深圳炒房团”为例,有报道称:“整个珠三角开始成为深圳人买楼的大市场。根据各地开发商的相关统计,深圳人在惠州、东莞两地楼盘中的购房比例均超过了四成,很多楼盘甚至超过了半数;在珠海,深圳购房者数量超过了与珠海毗邻的澳门,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为了证实“深圳炒房团”的杀伤力,一些媒体不单“披露”单个楼盘的抢购“盛况”,甚至还大胆发布所谓的城市整体数据,如“惠阳房地产,深圳客超过50%”、“大亚湾,深圳客以75%占绝对优势”……
“深圳炒房团”的“实力”还被描述为:“香港某某楼盘两成房子被深圳客买走”,“香港中产阶级担心深圳客炒高香港房价”。
可是,细究来源,大量此类信息,甚至包括地方性宏观数据,多为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的一面之辞。
公众对这些信息难辨真假,很容易对房价产生恐慌心理。目前,面对一些媒体报道的“深圳炒房团”大量来穗,一些广州市民已表示担忧。一直持币等待购房的市民李小姐对本刊记者说,广州楼价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深圳”?会不会如媒体所言“深圳炒房团杀入广州,广州楼价面临失控”?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
· 2024-09-12挖掘机出口增幅“回正”,工程机械市场回升
· 2024-09-11青岛发布第四批次拟出让住宅用地
· 2024-09-11广州挂牌两宗涉宅地块 总起始价超14亿元
· 2024-09-111至8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
· 2024-09-11中指研究院:十大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环比均下跌
· 2024-09-118月中国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93小时
· 2024-09-11“金九银十”楼市热度未显著提振
· 2024-09-11存量房贷利率调降预期再起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
新闻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