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央行调控创下最快加息纪录

2007年09月16日11:51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14日17点34分,央行将《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文档悄悄放在了网站上,本报记者盯了一下午这张网页,终于等来了该来的消息:一年之内的第5次加息。
  
  自15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都上调0.27个百分点,分别为3.87%和7.2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18个百分点。
  
  央行称,此次加息是为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也就在这一天,上证指数收复了5300点,收于5312点。此前沪市在9月11日受6.5%CPI增速影响一天跳水241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影响不大是因为早就有预期了,“这次加息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基本走上市场化路子,今后加息对市场表现的反应会更为敏捷”。国信证券分析师黄飙也相信,小幅加息只是一个表态,股市星期一可能低开后还是高走。
  
  创下最快加息纪录
  
  紧缩政策一周内一直是“山雨欲来”,市场都在等着加息,问题只是加多少而已。
  
  央行今年已经破了加息纪录,前4次分别为:8月22日,存款利率上调0.27%,贷款利率上调0.18%;7月20日,存贷利率上调0.27%;5月19日,存款利率上调0.27%,贷款利率上调0.18%;3月18日,存贷款利率上调0.27%。
  
  此前的9月6日,央行刚宣布从9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向大小商业银行发出1500亿元定向央票。两项紧缩政策同时出手,央行还有加息一手。
  
  大家有加息准备,等待最后一只“靴子”,“9·11”前的9月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对抗通货膨胀是央行主要目标,宣称不希望实际利率为负。这种表态让分析师说出了“加息铁板钉钉”的话。
  
  不过,加息小步快跑的效果究竟如何?至少资本市场还好,因为此前股市担心的不是加息,而是一次加息0.54%。央行如此加息,到底是手忙脚乱,还是计划周密、稳步操作?
  
  北京市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次都是0.27个百分点,主要表示政策调整是微调,不是大幅度调整,让市场有一个明确的微调的方向,调控会基本趋向不断收紧,幅度小,密度大,收缩流动性和宏观调控目标一致。”
  
  黄飙也认为,目前踩刹车有必要,“央行不会不管通胀,这也是一个预期,假设央行对通胀坐视不理的话,以后的涨幅还会更加大”。对于央行来说,对抗通胀是第一目标,通胀预期不能坐视不管,否则对实体经济有一定的影响。
  
  如此加速调控,下一次加息会是什么时候、什么幅度?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周到表示:
  
  “加息0.27个百分点是一个惯例,下次也是0.27个百分点,不可能有改变,调控加大力度主要是加大加息频率。”
  
  价格传导链条正在形成
  
  央行加息的直接导火索当然是9月11日公布的6.5%的CPI增速。6.5%到底高不高?肯定是高,但是还在预期之内,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姚景源就如此表示。6.5%的问题大不大?各方却有分歧。
  
  “通胀论”认为:在流动性过剩严重、资产价格持续高涨的情况下,食品价格上涨可能引起整个价格链条的上涨;“结构论”认为:由农产品价格引起的结构性上涨,不会全面扩展,首先因为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劳动者没有谈判能力,其工资不可能全面大幅上涨;其次有大量工业品处于过剩竞争,没有价格上涨能力。
  
  不过本报记者发现,对宏观经济最大的威胁来自一个现象:市场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在某些部门已传导到工资和工业产品中去。一条食品价格传导链已经逐步形成。
  
  据报道,日前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部的清洁护理工人集体停工,要求涨工资获得成功。而海外媒体也以《中国公司已经开始暗中给员工增加工资》为题,报道了近来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外来工人工资明显上涨的情况。9月11日,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更是表示,按照新的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全国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标准提高10%。
  
  另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的调查,国家发改委严厉查处方便面协会集体涨价行为后,部分品牌的方便面价格虽然未变,净含量却悄然减少。而来自美国海关的监测数据显示,经历了连续数年的下跌之后,今年7月份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商品平均价格与2月份时相比上涨了1.2%,而且这一上涨还有逐渐加速的势头。
  
  这一切似乎说明,食品价格上涨的成本已经被转化到工业消费品中去。但是否会全面扩展开来,还有待观望。
  
  “结构论”人士一直表示,CPI增幅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所以不赞成动用过紧的货币政策。但是,央行加息应对通货膨胀是应该走在形势恶化前面的,有没有分歧都得加息,而且只加0.27%。
  
  周到就认为,目前已经进入加息周期,加息间隔每次都不长,对资本市场没有影响,因为之前都会有预估。“下次加息也不会太远,最长两个月。央行不是手忙脚乱的举措,肯定是按部就班的。” (华夏时报)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