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股指期货面世后,中国股市可能上演一场政策逼仓游戏

2007年10月23日08:29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10月22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批准10家期货公司为该所首批会员单位。据了解,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指导原则,中金所将进一步推进会员审核工作,成熟一家,发展一家,陆续批准新的会员单位。在会员数量基本达标之后,股指期货就将正式面世了。有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时间最快可能在今年年底。

    尽管股指期货尚未推出,但关于股指期货对A股市场影响的各种言论已经层出不穷。此前,大部分机构认为,股指期货对A股市场总体是一个利空因素。这是因为,推出股指期货使A股市场拥有了做空机制。正因此,一些机构可以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先大量买进大盘权重股并推高股指,等股指期货推出后,在指数高位建立空单,然后集中抛出权重股打压指数,最终在股票市场获利的同时,股指期货空单也赚取暴利,从而赢得股票与期货双重收益。按此逻辑,股指期货的推出,意味着大盘存在巨幅回调风险,从而对A股市场是一个利空。即便机构不抛出权重股打压指数,仅利用股指期货来做空股指锁定股票盈利,也同样可能导致市场的大幅回调。

    然而,市场对上述言论还存在不同看法。昨日(21日),CMC MARKET国际理财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穆瑞年在上海投资者报告会上表示,推出股指期货对A股市场并非利空,而是一个利多消息。穆瑞年认为,上述言论仅仅指股指期货推出后机构可能采取的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从理论上说,上述模式有一定可能性。但从A股市场实际情况看,机构采取另一种盈利模式的可能性更大,操作性更强。这种模式就是,机构并不抛售大盘权重股,相反继续大量买进大盘权重股,从而继续推高指数,把股指期货空头的头寸打“爆仓”,赚取期指空头的利润。

    穆瑞年认为,尽管当前上证综合指数已经突破6000点,不少投资者开始感到回调压力,但中国A股市场的长期牛市格局并未改变,这是因为存款负利率、人民币升值、整体经济增长等实质性利多因素并未改变。从全球范围看,大盘权重股仍然是估值合理、受机构投资者青睐、风险相对较低的优质筹码。在牛市环境里,意图通过抛售权重股打压指数从而利用期指空单获利的模式十分危险,容易遭到做多资金的狙击,多头完全可以全力“接盘”,既收获了优质筹码,又支撑并推高了指数,从而使期指多单获利。

    穆瑞年表示,在期货市场里,总是不断有投资者喜欢猜测大盘是否见顶,并尝试“摸高做空”,这给看多并且手中资金充裕的机构提供了天然的获利机会,他们会利用资金优势在合适的时机发动逼仓行情。

    事实上,我们从上述多空不同的言论可以看出,市场如果一致地倒向任何一边,都可能出现股指的大涨或大跌。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恰好体现了当前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

    就目前的中国股市而言,最大的多头,是政策;最大的空头,同样是政策。长久以来,政策市的实质并未改变。只要政策有利多头,可以预见,在股指期货上发生多逼空的情形,是非常容易的,因为政策利多,将让庞大的储蓄资金涌入股市接盘,从而逼死空头。而如果政策有利空头,则在股指期货上发生空逼多的情形,也显而易见。最近两年来,股市的大幅调整,都是在强势的政策干预下完成的。

    未来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市场的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可能最为形象:对监管政策进行“逼仓”。只要监管政策无重大利空预期,则市场很可能一致做多股市,直到监管层难以承受股指飙涨的压力;而只要监管政策出现重大利空预期,则市场很可能一致做空股市,直到监管层难以承受股指暴跌的压力。这种市况,不仅意味着市场的大起大落,还将意味着股指期货在事实上反映的并非市场对股指的预期,而是市场对监管政策的预期。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对于监管层来说,放弃传统的行政干预,尽量让监管政策透明化,并加速市场化,把事实审批改革为事实核准,将可能是监管层在股指期货后不得不面对的调整。否则,监管层面临的就是来自市场对政策的“逼仓”。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