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全球金融新危机 央行准备好了吗?
2007年11月03日07:56 来源:西本资讯
在股票市场从三四千点降到一千点,几乎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政府后来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花了很大的代价把股票市场搞活了。方星海说:“我们的机制还是一个强大、负责任的政府的存在,大的危机也不太容易发生,或者发生以后也会得到纠正。”
在股指突破6000点的历史高位之后,参加“华山论剑”的高手们也将主题锁定在探求如何化解金融市场危机的议题上。
10月30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行了建院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论坛——首届清华管理全球论坛,央行行长周小川、沃尔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斯阁、黑石集团董事长兼CEO史蒂夫·斯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等悉数到场。
新兴市场异乎寻常的繁荣是此轮全球金融市场活跃的最突出的特点。其中既有中国、印度这样被投资者普遍看好的“金砖四国”的成员,也有越南这样的后起之秀。
全球范围内充裕的流动性将新兴市场不断推向高潮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的种子,市场不断创造新的历史高位纪录,各种风险也在积聚。
中国股市“5·30”的故事已经众所周知,在短短的几天内,上证指数最低曾经重挫接近20个百分点。年中在印度政府宣布一项限制外资进入印度股票市场的政策之后,印度股市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创下了创纪录的近9%的跌幅,印度政府不得不宣布紧急停牌。
如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所言,即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各种小危机也是不断出现,关键在于成熟市场对此有良好的化解之道。借鉴成熟市场化解危机和自我完善的机制,无疑是当前短期风险积聚的新兴市场所迫切需要的。
在危机中学习
周小川坦言,工作目标是尽量防止出现金融方面的危机,但是在金融系统不断出现大大小小的危机才是常态,不出问题还是“不太常态”的状况。
“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与危机和困境共存,然后在每次都学到新的东西,不断地改进自己,但是同时也避免不了下次还会发生。”
从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周小川发现了普遍的成长规律:危机是麻烦也是机会,从危机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成长之道。
以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美国为例,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高通货膨胀,导致花费很大的力气来抑制通货膨胀。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有储贷机构出问题。
在资本市场上,1987年美国股市发生“黑色星期一”,一日之内,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508点,跌幅达到惊人的22%,并且导致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
1998年秋天,伴随着亚洲金融风波及其扩散,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出现了困境,导致了一场小的危机,需要进行检纠;2000年,发生了科技股泡沫破灭,也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有相当大的财富损失;紧跟着2002年安然和世通公司的丑闻,也导致了证券市场的震动。
“今年也发生了次级贷款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看到这种事情是在不断发生的。但是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通过问题的发生, 一般来说都在事后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实质性的改进,也就是说我们是从摔跟头的过程中学会更好地走路的,这个改进都是非常重要的。”周小川如此总结这些市场出现的危机和风波的意义。
周小川一一举例说,美国上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在此过程中大家深刻反思了中央银行的作用、独立性、治理结构以及中央银行跟政府、议会之间的关系。
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一”之后,中央银行如何灵活地运用流动性管理对付可能产生的危机的问题受到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大家深刻地反省了保险机制可能存在的风险,1991年美国制定了《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使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对于那些出现问题的,或者资本充足率不够的,都有了更多的监管和限制的机制。同时搞了差别保费,更有效地对付了道德风险的问题。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MC)出现问题以后,整个金融界都提高了警觉,使得对冲基金这类机构的杠杆率引起了商业性金融银行充分的警惕,对杠杆率的认识都有了改进。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以后,大家也有了很多的认识。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也同样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和麻烦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中国开始建立起宏观调控的框架,学会了如何应用财政、税收、货币等各种工具对经济实现调控。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不良贷款率高企的问题直接导致了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和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采取的实现商业银行体系垂直化、清理银行资产负债表、进行财务重组,最终都比较完美地解决了问题。
2000年的证券市场基金黑幕带来的操纵市场和2001年银广夏带来的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等问题,以及2003年的德隆系,“这些问题的出现,监管和有关的标准,特别是对于利用复杂的公司结构来操纵股价的,都给予严格的规范和监管。”
周小川将其观察总结为两点:首先是,金融系统的危机往往只是整个经济的一个反映,金融系统大大小小的危机和困境,可能一小部分是金融系统本身产生的,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整个经济系统所出现的问题的影射,实体经济肯定也有问题;其次是,成熟市场创新更多,碰到的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而新兴市场往往碰到的都是以前发生过的问题,可以借鉴成熟市场处理问题的经验。
中央银行应该鼓励创新
在史蒂夫·斯瓦茨曼看来,现代金融体系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不断创新,中央银行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危机的化解至关重要。
史蒂夫·斯瓦茨曼认为,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金融行业之所以时而高涨、时而衰弱,并且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中央银行的监管和支持。
“中央银行的干预我觉得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中央银行出手干预,才能够重新把握住一个金融体系的大局。”
史蒂夫·斯瓦茨曼认为,中央银行的支持是美国金融体系得以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在这个不断创新的金融体系里,我们需要不断地作实验,但是作实验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不鼓励是不行的。”
上海市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方星海认为,金融体系发生小问题的可能性很大。在避免大的问题发生方面,西方国家有两个机制:一个是中央银行的体系,另外一个是比较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应该建立公司治理和法律方面的责任追究机制。如果没有责任追究机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光有责任追究机制还不够, 因为人有贪婪的本性,一些责任还不能得到马上的追究,所以还是会闹出很多的大问题,这个时候就要需要中央银行来收拾这些问题。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方星海认为,中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太完善,中国市场本身也还是不太完善,所以责任追究机制还不是那么有效。中国的央行还不是独立的,只是政府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国家避免大的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其实是有一个强大而负责任的政府。
在股票市场从三四千点降到一千点,几乎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政府后来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花了很大的代价把股票市场搞活了。“所以我的体会是,我们的机制还是一个强大、负责任的政府的存在,大的危机也不太容易发生,或者发生了以后也会得到纠正。”
史蒂夫·斯瓦茨曼表示,除了央行和支持创新之外,保持开放也非常重要,只有开放才能与世界接轨,并且理解通行的金融规则,学习先进和成熟市场的做法。
“如果放贷方和借贷方都不理解这些简单的金融原则,我想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使他们提高意识,金融体系才能创新,至少要保证所有的金融体系的参与者都能理解这个原则。” (第一财经日报)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
· 2024-09-12挖掘机出口增幅“回正”,工程机械市场回升
· 2024-09-11青岛发布第四批次拟出让住宅用地
· 2024-09-11广州挂牌两宗涉宅地块 总起始价超14亿元
· 2024-09-111至8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
· 2024-09-11中指研究院:十大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环比均下跌
· 2024-09-118月中国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93小时
· 2024-09-11“金九银十”楼市热度未显著提振
· 2024-09-11存量房贷利率调降预期再起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
新闻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