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碧桂园涉嫌零地价拿地

2007年11月19日07:29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正当人们对房地产成本及价格、利润的高低议论不绝、莫衷一是的时候,号称全国“最大地主”的碧桂园因涉嫌“零地价拿地”而受到质疑。如果这一质疑被证实,它一定会成为近期国内房地产业的一个重磅新闻,萦绕在人们心头日久的房地产市场诸多谜团,或许能有澄清之日。

  首先,房地产开发中的地价成本到底有多少、商品房价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人们一直心存疑问,房地产商们又总是遮遮掩掩、讳莫如深,让成了“房奴”或欲做“房奴”的人们如看雾中花、水中月,难明就里、莫衷一是。碧桂园一次就能以“零地价”拿到上千亩地,由此可见,一些开发商对“地价成本”上升叫苦不迭,不过是得了便宜又卖乖罢了。

  第二,房地产市场里到底有多少官商勾结倒腾国家土地资源的罪恶?这一下似乎要有一个案例了,至少它已是一个爆炸性的线索。两份主宾颠倒的秘密协议,在让碧桂园“白”拿上千亩地的同时,有权签此协议的人员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无疑是公众急于弄清的问题之一。顺藤摸瓜,或许可以探明开发用地“招拍挂”中的许多内幕。一些房地产富豪们神话般的发家史,也可能因此而变成很现实的黑色故事。

  第三,可以加深人们对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严格控制开发用地必要性的理解。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在解释“送”地给碧桂园时理直气壮,就是要通过吸引碧桂园这样有实力的开发商投资来发展当地经济,为此不惜搞“零地价”、假“招拍挂”、规避国家有关停止建设别墅项目的禁令。可见,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冲动与房地产商唯利是图的冲动一旦珠胎暗结,房地产业就可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让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群众“住有所居”的理想双双落空。

  有人白拿了一块地并不可怕,查处了就是,怕就怕这只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因为媒体记者的能量毕竟有限。希望有关部门和地方尽快介入调查,并顺次追查下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以解民疑,以慰民心。

  楼市调整脚步声渐行渐近

  北京、上海楼市“有价无市”局面的愈演愈烈,深圳、广州部分楼盘的价格松动,再加上已有调控政策的效果初显和物业税等政策将出台的预期,人们似乎听到了楼市调整的脚步声。

  市场博弈加剧

  高房价下的成交量萎缩以及部分城市房价的局部松动,是意味着楼市的短暂喘息,还是楼市下跌的开始?截至14日14时,搜房网的调查显示,分别持这两种观点的调查者数量相当,均为39%左右,还有20%多的调查者认为“目前还不好说”。由此可见,市场各方的分歧还相当大。

  北京市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副总经理胡景晖认为,未来房价涨幅趋缓是肯定的。高档二手房已出现部分抛盘,新房价格还要看11月、12月份的数据,这两个月是买卖双方最较劲的时候。“如果连续三个月成交量依然不理想,很难说开发商不会降价。”

  上海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说:“前段时间价格快速增长的行情将会改变,一个相对平衡的、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格局可以期待。”

  但长期看好房地产行业的阵营依然强大,日信证券研发部日前的一份报告可谓是“看多”观点的代表。其认为,从土地开发面积的速度跟不上土地购置速度,商品房竣工增速大大低于销售速度等方面来看,供不应求的楼市矛盾依然尖锐;而从土地价格上涨、流动性充沛、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来看,房价上涨仍将得到支撑。

  调控预期仍然强烈

  面对继续“高烧”的房价和仍需继续规范的房地产市场,大多数业内专家认为,2006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体系将继续在今明两年得到完善。其中,物业税的出台呼声最高。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等国内著名宏观经济专家和财税专家纷纷建议早日开征物业税。贾康建议,物业税应加快从当前的“空转”试点进入“实转”,征税时要考虑区分营业性和非营业性房产,如果非营业性房产开征物业税,应从独立的别墅、豪宅开始。

  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份报告建议,通过调高土地闲置费标准,对囤积土地的开发商征收惩罚性土地闲置费;严格贯彻无偿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这一处置措施;建立土地闲置超过一定规模和期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退出机制等措施,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