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信贷“禁令”非长久之计

2007年11月21日09:54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今年以来5次加息、9次上调准备金率的宏观调控频度史无前例,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一路高歌猛进的人民币信贷投放形势。当10月新增贷款量大大超出历史同期平均水平、前10月新增贷款已达到年初制定的3.5万亿元目标时,监管部门再也坐不住了。

    最近几天,关于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将信贷规模严格控制在10月末水平的消息不胫而走。来自商业银行的人士表示,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会尽量控制信贷规模,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加大收回贷款力度等方式保持信贷零增长。    

    由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拥有市场准入、高管任命等权力,因此这一信贷“禁令”对接下来两个月的信贷紧缩效果不容怀疑。要知道,在2004年5月1日前,监管部门也曾对商业银行进行类似的信贷指导行为,并且效果很明显。

    而且,消息人士还透露,监管部门已要求明年信贷要进一步紧缩,初步目标定为13%,比今年15%的目标还要低2个百分点。

    应该说,在央行不断加大紧缩力度却无法抑制商业银行放贷冲动的情况下,面对信贷持续猛增、继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开工项目反弹的格局,监管部门祭出这一撒手锏实属无奈。

    但是,与市场化的手段相比,这种行政手段必然会加大整体经济的波动性,而且在贷款压缩过程中,往往是中小企业贷款最先受到冲击。从贷款结构看,由于今年新增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其中又以个人消费贷款居多,因此这部分可能是商业银行调整的着力点。有专家推测,大宗商品和房地产需求可能会成为最先感受到信贷紧缩政策压力的领域。

    不过,专家指出,这种行政手段绝非长久之计,虽然监管部门提出明年全年13%的目标,但商业银行出于“早投放、早受益”的考虑,在度过两个月的信贷紧缩期后,明年上半年甚至可能会出现贷款报复性反弹的局面。而且,股东回报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存在,会使得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的博弈愈演愈烈,最终加剧银行突击投放的行为。

    因此,治本之道还要回到银行发放贷款的源头,即大量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上。通过汇率、税收、贸易政策以及纠正扭曲的生产要素价格等措施,多管齐下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已是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央行仍需采取手段降低外汇占款。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贸易顺差“前低后高”特点将导致未来两个月外汇占款投放依然居高不下,严控信贷必然会加大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压力,这就要求年末央行仍需加大数量紧缩力度,如再次提高准备金率等回收流动性。(来源:中国证券报)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