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央行:为什么不是加息
2007年12月10日07:47 来源:西本资讯
央行在年底又出了一张“从紧牌”,这次利率政策仍然按兵不动。分析人士认为,内外种种因素掣肘,央行对于加息保持审慎,为避免矫枉过正,目前仍偏重从数量工具上发“从紧牌”。
上周市场就传出11月CPI可能创新高的消息,但央行没有选择加息来弥补负利率,而是比以往“双倍”上调存款准备金。加息预期似乎再次落空了。
天相投资公司高级分析师石磊认为,连续两个月市场加息预期落空,反映出加息的确受到一些因素制约,因此央行态度比较审慎。目前至少有经济拐点、利差、资本市场三个方面的加息效应还不能够明确。
首先,继续加息会不会带来经济增长“硬着陆”?看看美国的教训,即使是美联储式连续小幅频繁加息,也还是带来了突发的次贷危机。中国如果遭遇类似的风险,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在目前中国银行业刚刚开始了“成长之旅”,一场坏账风暴完全可能让辛苦改革的努力付之东流。
毕竟,目前关于明年世界经济增长、贸易顺差情况的预期还很不确定。加息带来的影响将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得多,央行可能宁愿先观察一段时间。
其次,中美利差缩小甚至逆转会不会带来热钱涌入的风险?美联储已经连续两次降息,中美利差已缩小到0.5%以下,而本周美国有可能再次降息,中美利差随时可能逆转。尽管利率平价的效应目前存在争议,但人民币年升值已近6%,如果再加上中美利差,热钱涌入的动力无疑会增强。
实际上,自从美联储9月18日4年来首次降息,中国央行就再没有加过息;而10月、11月通胀形势都比较严峻,从缓解负利率角度看央行本应加息。这说明,中美利差的“软约束”始终都是个问题。
再次,股市会不会受到加息影响而“雪上加霜”?股市目前处于调整中,还没有走出本轮低谷。而广州、北京等地的房价也出现了许久不见的下跌。
尽管央行一再表示“仅仅关注资产价格”,但可以看出,7、8、9连续三个月的加息正好是今年股市“滚烫”的时候,股指经历了最陡峭的上涨。而10月“小熊市”到来,加息也销声匿迹了。分析人士认为,这也许不是简单的巧合。
总之,价格性调控工具的影响往往是长远的、难以逆转的;而数量型工具影响一般是一次性、有针对面的,后果也是可以控制的。即使数量上“紧过了头”,央行随时可以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渠道释放流动性,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央行又一次选择了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来源:中国证券报)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
· 2024-09-12挖掘机出口增幅“回正”,工程机械市场回升
· 2024-09-11青岛发布第四批次拟出让住宅用地
· 2024-09-11广州挂牌两宗涉宅地块 总起始价超14亿元
· 2024-09-111至8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
· 2024-09-11中指研究院:十大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环比均下跌
· 2024-09-118月中国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93小时
· 2024-09-11“金九银十”楼市热度未显著提振
· 2024-09-11存量房贷利率调降预期再起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
新闻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