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房价“拐点”只是促销手段

2007年12月19日07:42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房企标杆万科似乎总是先知春江冷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万科楼盘突然全线降价15%至30%,紧接着又有多家媒体爆料,说是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承认“楼市拐点确实已经出现”。

  房价真的“拐”了吗?

  先来看看“放弃高价”的万科楼盘。报道中有名有姓的降价盘均在广州地面,除1个老盘外其余4个都是新盘,其中某盘此前“透露”的售价为2万元以上/平方米,但实际开盘价是1.3万元/平方米,结果推出不到两个小时156套房全部售罄。

  然而,1.3万元/平方米真的便宜吗?长城基金一位研究员指出,相对于获得这块土地3000元/平方米的成本,万科仍然获利甚丰。人们之所以“惊喜”,既是因为周边其他楼盘叫到了1.8万元/平方米,也因为此盘“预计”售价超过2万元/平方米。但众所周知,广州楼市已是数月有价无市,真以2万元/平方米推新盘,符合“市场预期”,但肯定没人搭理。正所谓“开的是价,还的才是钱”,2万元/平方米既然为“虚”,说1.3万元/平方米是“降价”就少些底气。

  再来看看所谓“全线”。据《第一财经日报》昨日报道,目前万科在上海已无楼可售,无降价可谈,成都方面亦无任何动作。又据《新京报》昨日消息,北京楼市未有任何“连动”,多家开发商集体拒绝“唱空”。接着是王石在博客上声明,自己所谓拐点仅限广州、深圳,和“全国降价”不相干。

  长久以来,人们被房价的汹汹涨势迷惑,认定它不跌只涨,而只要房价继续“保温”,该心理预期就被无限地自我加强,以至于房企们只用小小的促销、买赠就能带起“抢便宜”的热浪。这既证明了当前房价与人们的承受能力严重偏离,也证明了被畸高价格压抑的“刚性需求”是多么“天量”,在商品房供不应求的大前提下,暂时持币的消费者只是在“弱势地观望”,价格稍有松动就有不少人“抢房”。叫板能力如此弱小的买方,让所谓的房价出现“拐点”显得分外牵强。

  在“经济半小时”上周推出的“广州房价暴跌”调查中,广州《楼市》杂志主编徐北婴坦言,许多楼盘价格其实是“明降暗升”,有的盘国庆节是1.7万元/平方米,然后拼命拉价,拉到2. 2万元/平方米再赠送加打折,但实际房价比国庆节还高2000多元。

  真正意义上的房价“拐点”,应是价格下跌而不是涨势放缓,应是价值全面回归而不仅仅是低于人们在恐慌中预设的“上限”,更不能是照搬商场打折游戏的促销手段。对“房价与家庭收入比”而言,联合国人居中心规定的上限为3∶1,世界银行的上限为5∶1,但在上海、北京这个比例是16∶1。即使现在房价原地踏步,普通人先跑赢CPI、再追上房价,恐怕也要好些年。

  如今,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方博弈正进入胶着阶段,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均任重而道远,妄断房价必涨或必跌都只是戏言。部分房企在部分地区做出的有限让步更多的只是加速资金回笼的促销手段,称不上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节点。我们既不能抓住开发商的一句半句话让全国人民吃空心汤圆,也不要一看到降价的黄标签就匆匆忙忙掏出自己的钱。(北京商报)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