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香港新加坡模式难解中国住房问题

2007年12月25日12:26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越来越怪胎化的扑朔迷离景象:一是市场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压;二是许多学者呼吁取消的经济适用房(代之以面积足够小的廉租房)不仅没有取消,而且各级政府加大了供应量;三是农民自救式的小产权房再度被叫停,政府对土地的绝对垄断地位进一步被强化。

    非仅小产权房被叫停,有关部门还重申城市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农民的土地、房屋和宅基地,将农民的宅基地、土地和房屋交易严格局限在鸡犬之声相闻的同村农村居民中。这样做,不仅缺乏对许多在农村工作的城镇户籍教师、公务员就地购房居住权利的充分考虑,而且事实上闭合了农民一生中最大宗的土地和房屋的财产变现渠道,有使他们的“财产性收入”陷于虚无境地之虞,也使城市文明向乡村的回流遭到制度性阻碍。

    此举意味着: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极其廉价的、世界上可能独一无二的“买方定价”的强制手段从农民手中征地。另一方面,它迫使大量农民加快进城的速度,又被迫接受城市的高房价。这也使得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发展模式越来越走向香港、新加坡模式―――左手从老百姓口袋中掏钱,右手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而不是走向大陆国家的正常市场模式。

    香港模式的形成有它的历史原因:港英政府临走前通过垄断土地获利,与这种挤牙膏式的土地供应相对应的,是相当部分香港居民居住环境处于低质化状态。新加坡的情况同样特殊,它是一个海岛国家,土地奇缺,中国内地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还有一个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后两者都是相对封闭的城市国家或地区,但当代中国各城市尤其是各大中城市,却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一个来自全国各地大量新移民潮水般涌入的状况。这种极其动态的现实,任何一种相对静态的计划管理模式都无法适应,而只能用自身也高度动态的市场办法来调节。

    文本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