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购房需求历史性大变脸

2008年01月28日07:20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一线城市的住宅平均售价和城市的人均年度收入相比较,已经处于超高位的运行状态;造成商品住宅的消费人群向中高收入群体严重倾斜。但是,中高收入群体的大多数成员已经拥有了1-2套住宅,他们新添住宅的需求刚性因此严重软化。故此,从2008年开始,一线城市的商品住宅市场很有可能陷入有价无市的冰川期。

  由于房价大幅下泻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提升中高收入群体的住宅需求刚性,就成为了市场解冻的唯一战略途径。

  要想有效提升中高收入群体的住宅需求刚性,就要做好三件事:

  · 第一件:了解他们的住宅需求结构、以及在所有需求中有哪些显要需求。

  · 第二件:了解每个显要需求的需求刚性的具体状况,找出造成刚性软化的真正原因。

  · 第三件:针对刚性软化的症结,找出提升显要需求的需求刚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现在,我们从第一件事做起。2006年以来,我们妙行对一线城市的住宅需求形态一直在进行追踪研究。我们发现,一线城市中高收入群体的住宅需求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只不过,这种变化被房价上涨的浪潮掩盖了。现在,随着中高收入群体成为商品住宅市场的主体客群,他们这种变化了的需求形态,就成为了能够左右商品住宅市场的势力。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需求大变脸。房地产企业必须了解并且顺应他们的需求,否则就会被他们淘汰。

  在住宅需求与购买行为上,中高收入群体的核心特征是:站在家居生活的立场,对住宅作出生态性价值评估。在这种观念引领下,他们在选择住宅时,会在消费能力范围内,从自己的价值、审美和生活观念出发,形成个性需求。他们期望购买到符合或接近个性需求的住宅。他们会根据未来家居生活愿景,形成住宅选择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从区位、交通、价格、房型、建筑形态、配套设施、社区环境、居民结构、物业服务、住宅升值潜力等方面,对住宅作出整体的生态性评估。

  这是家居生活方式上的一种文化的进步;文化、审美、情趣等非物质因素开始主宰我们的家庭生活。

  这也是消费方式上的一种价值的进步;占有住宅不再是购买住宅的目的,而只是达到未来生活愿景的工具和手段。

  在上述核心特征的统率下,中高收入群体在住宅消费过程中,体现出4点显要的需求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

  · 特征1:在对住宅进行评估时,中高收入群体喜欢以心理认同指标,替代住宅物理指标。

  中高收入群体常说一句话:我要购买的不是房子,而是生活。因此,比起户型面积、采光性能、绿地面积等住宅的物理指标,他们更加看重它们背后的内容。譬如,透过窗户我能看见什么?绿地景观到冬天会是什么样子?在这座房子里我能有一个安静读书的角落么?我的邻居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在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趋向上,中高收入群体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在住宅置业上,这种群体认同感被强化为一种"部落情结"。在中上层白领的心里,区位不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概念,而是一个人文生态的概念。--一个人在CBD买房子,不是因为他想住在东部,而是因为他喜欢在国际商务氛围浓郁的地方,过那种商业精英的生活。

  中高收入群体的部落情结不仅表现在对区位的选择上,同样也表现在房型、建筑形态、配套设施、社区环境、居民结构、物业服务各个方面。

  现在,中高收入群体购房已经进入人文生态时代。他们希望住在"自己的部落"里,住宅里充满自己喜欢的生活情调,周围是生活气质相投的邻居,社区里终日洋溢着他们喜欢的生活味道。--或许现有的收入会逼迫他们回到现实,但是这种心理趋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住宅的评估。

  · 特征2:中高收入群体的住宅选择标准具有强烈的未来导向。

  在购买住宅时,普通市民阶层往往以现实为导向,中高收入群体则以未来的生活作为选择标准。这种趋向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上表露无遗:同样是两口之家,普通市民阶层倾向选择60-90平米的住宅,而中高收入群体的倾向则是90-120平米。--不仅住宅面积是这样,对其它住宅指标的选择也是这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他们喜欢选择比脚大一号的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中高收入群体是一群具有未来导向的人。他们喜欢对职业和生活作出阶段性发展规划;距离现实最近的阶段性目标,就是他们的现实期望目标。对他们来说,今天是通向明天的一层阶梯。

  第二,中高收入群体是一群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他们相信通过努力,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今天欠下的债务会在明天得到偿还。

  第三,中高收入群体是一群"进取,并且享受着"的人。他们期望过一种有情趣的高品质生活。他们认为既然今天在为明天努力,那么也可以将明天的生活预支到今天来。

  正是因为如此,国家建设部对商品住宅面积的限制性政策,在他们那里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 特征3:在住宅置业上,现阶段的中高收入群体具有冷静的市区生活倾向。

  北京的房地产业以做概念闻名全国。2003至2005年间,绿色天然的主题成为了流行概念。但是三年下来,房地产商发现,比起绿色天然,中高收入群体还是更热衷于三、四、五环之间的塔楼和板楼。

  中高收入群体有梦想,但不耽于梦想。他们希望窗外是青翠的果岭,但有一个前提:这果岭必须在市区里或者紧邻市区。--在住宅置业上,现阶段的中高收入群体具有冷静的都市生活倾向。中高收入群体不是有闲阶级,更不是贵族。职业发展要求他们留在市区,老人就医、孩子就学要求他们留在市区,日常购物和休闲娱乐仍然要求他们留在市区。和这些相比,那些两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原生树没有任何吸引力。

  · 特征4:在实施购买的过程中,中高收入群体会还原为锱铢必较的经济动物。

  中高收入群体是社会的中间群体,在他们身上兼具富贵阶层和普通市民阶层的双重人格特征。在对住宅进行价值评估时,他们会象富贵阶层那样,用心理认同指标替代住宅物理指标。但是,在实施购买的过程中,他们又会象普通市民阶层那样,将心理认同指标还原为住宅物理指标;并且会表现出强烈的价格敏感度,为每一点利益做锱铢必较的算计与争夺。

  此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大多数白领都在从事与商业运作相关的职业,并且经济收入时刻经受着职业竞争的威胁,所以在购房过程中,他们对消费风险往往具有高度的敏感。因此,那些市场声誉良好、具有雄厚实力背景的楼盘更容易吸引他们的关注与购买。(京华时报)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