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上海世博会五大建筑“春笋破土”
2008年05月04日07:35 来源:西本资讯
5月1日,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倒计时两周年的日子。俯瞰位于黄浦江两岸的世博会园区,昔日的厂房烟囱、危棚简屋,已被一片开阔的大工地取代,在建筑塔吊和打桩机的“臂膀”下,世博中心、主题馆、中国馆、演艺中心以及世博轴等永久性建筑,犹如春笋般破土而出。
中国最大工地世博最大“舞台”
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上海世博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丁浩介绍,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新建和改建的各类建筑物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不仅是当前全国规模最大、城市化标准要求较高的集中连片工地,也是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园区。自2006年8月园区建设工程陆续启动以来,已有20个大项的近100个单体建筑开工兴建,其中包括“一轴四馆”等永久性建筑。迄今为止,各项目建设基本上按照节点目标稳步推进。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强调,作为第一个举办综合类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规划建设世博会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园区,汇聚超过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并不是为了创造新纪录,也绝不是为了一个“名声”,而是为了尽可能发挥世博会作为人类“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的功能,尽可能避免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被边缘化。同时,也是上海加快改造旧城区的现实需要,是对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生动演绎。
“绿色建筑”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
作为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中国馆共收到了全球华人344个应征设计方案。最终入选、实施的“东方之冠”方案,采用层层出挑的造型,在夏季可形成上层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外墙选用可利用太阳能的合成材料;景观设计加入了小规模人工湿地,可实现循环自洁,成为生态化景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馆设计团队主持人何镜堂教授认为,传统风格浓郁的中国馆,不仅要在造型设计上融入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而且要特别注重节能环保,以此显示中国社会对环境、能源等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将对世博的热情融入一砖一瓦”
张忠平,49岁,混凝土浇筑工,来自江苏南通。近10个月来,经过他和1000名工友日夜奋战,世博中心长414米、宽99米的超大规模地基工程如期按质完成。作为园区内首个新建永久性场馆,世博中心建筑面积达14.2万平方米,2.5万吨的钢结构相当于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一半。
“我们这座建筑,世博会期间是庆典活动中心、指挥运营中心、新闻中心和论坛活动中心,世博会结束后是上海的会议中心,作用举足轻重。虽然工期紧,压力大,但我每天都提醒自己,要把混凝土浇筑得更密实些、更平整些、更光洁些,日后不能让国内外宾客说咱干得不好。”张忠平说。
在开工仅4个多月的中国馆建设工地,项目经理夏正华告诉记者,中国馆高63米,而其最深的地桩同样要打60多米深,常规地桩也要打30多米深,总共5000根地桩的工程量,目前已完成七成。
据了解,考虑到上海世博会半年会期内,平均每天可能涌入四五十万人次参观,总客流量高达7000万人次,以“一轴四馆”为代表的世博会永久性建筑,都开挖了彼此连通的庞大地下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主要用于人流通行的世博轴,长1.1公里,宽近100米,两层地下空间深12米,其上还开有6个由大跨度钢结构组成的“阳光谷”,以便让自然光照进地下一层和二层,节省能源。
“这些都是世博工程的难点。但进入世博会园区的几十支建筑队伍,想的决不仅仅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工程,而是相互竞赛,借世博工程创出品牌,将中国人对世博会的热情和承诺融入一砖一瓦。我想,这就是中国工人能高标准完成世博大工程的信心所在。”上海世博局工程部部长席群峰说。(来源:青年报)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
· 2024-09-12挖掘机出口增幅“回正”,工程机械市场回升
· 2024-09-11青岛发布第四批次拟出让住宅用地
· 2024-09-11广州挂牌两宗涉宅地块 总起始价超14亿元
· 2024-09-111至8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
· 2024-09-11中指研究院:十大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环比均下跌
· 2024-09-118月中国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93小时
· 2024-09-11“金九银十”楼市热度未显著提振
· 2024-09-11存量房贷利率调降预期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