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六问中国楼市
2008年09月13日11:47 来源:西本资讯
"金九银十"又至,全国房价"跌"声四起,楼市面临深度调整,这次调整的幅度有多大,持续时间将有多久?
8月中房上海各项价格指数出现近年来首次下跌,该指数办公室9月11日发布报告认为,在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上海房地产市场调整已成定局。
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认为,从整体上看,上海房价的调整幅度可能在10%左右,但不排除少数楼盘大幅降价。
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地产研究小组近期发布报告预测,中国内地楼市本轮调整将持续两年左右,目前仍处在调整前期,报告中指出,上海等一线城市调整幅度在30%左右,二线城市调整空间在10%~30%内。
问题一:房价降了吗?
9月6日,中投证券发布的房地产市场月报显示,从近三个月来看,上海住宅成交均价依然坚挺。该报告所引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指数研究院。
9月10日,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在上海成交活跃的212个新盘中,仍是涨的多跌的少,与上半年平均售价相比,7月8月两个月售价上涨的楼盘占55.2%,下降的为44.8%。该中心主任薛建雄表示,今年6月,上海房价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改变,目前已是各方共识,但仅从成交价格来看,上海目前仅是部分楼盘售价高位下调,其价格与普通购房者仍有较大的心理差距。
早在今年2月,市场已有"跌"声传出,当时就有专家指出,房价降的只是涨幅。上海房地产研究专家顾海波称,"这就类似将一只股票的价格快速拉升到上涨9%,然后让它回调到6%。卖的人说,我降了3个点了;事实上,它涨了6%--就看以哪个时点为参照。"
不过,以薛建雄的观点,房价如果与经济增速保持一致,即为相对平衡的状态,考虑到通胀、利率等因素,如果房价的涨幅低于经济增速,就意味着楼市进入下行通道。
在楼市低迷时期,开发商同样有钱可赚。薛建雄举例说,1998年至2003年,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楼市低迷,但上海的超级大盘中远两湾城在1998年的开盘价是3500元/平方米,2002年已卖到7000元/平方米,利润超过100%。
问题二:开发商会竞相降价吗?
近一个月以来,各地纷纷传出降价促销的消息。8月28日,万科在上海宣称,8月30日至9月14日期间8个楼盘推出特价房源,并喊出"直降10万"的口号。
但据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今年7月和8月,在174个公寓项目中,有79个项目在降价,占比超过四成;31个别墅项目中,有21个项目降价,占比超过七成。
进入"金九银十"后,酝酿跟进降价的开发商将更多,在国庆假日楼市期间,预计将会出现更大规模的降价楼盘。与万科"大张旗鼓"地降价不同,更多开发商并未公开承认降价。
曾抛出"百日危机论"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潘石屹宣布,从9月1日起,SOHO中国旗下所有在售项目平均提价5%左右。但记者调查发现,其实仍能按付款方式给予折扣优惠。
事实上,在降价促销早期,开发商借此取得了良好的战绩。今年2月21日元宵节当天,上海万科对旗下10个楼盘240多套房源进行九五折促销,当天成交170套房源,回笼资金2.57亿元。
薛建雄说,跌幅超过10%的22个楼盘主要是去年涨幅过大的,但外环以内品质好的楼盘仍将保持价格坚挺。
6月19日,国泰君安房地产业分析师孙建平发布了《资金紧张的冬天,谁的棉衣厚?》的报告。报告称,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不会表现为群体性的恶性降价行动,资金链断裂或者濒临断裂的企业变卖项目比降价清盘的概率大。
孙建平认为,降价清盘的投资回报率,并不比变卖资产高,很多时候变卖项目能够为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保留项目参股权,有机会分享到未来利益。而龙头企业也不会轻易放弃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整合行业资源的机会。
此外,因赈灾、建设保障性住房、经济下滑、地价房价下降等,今年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比往年大很多。地方政府也不会坐视房价大降。
问题三:调整幅度多大?
今年年底是不是购房时机,市场分歧较大。一部分人认为,目前房价过高,大部分需求无法释放,而且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不断加大,分流了一小部分需求,加上开发商资金链非常紧张,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开发商不得不选择降价卖楼。
但也有人认为,大量年轻人等待购房置业,房价稍降就会有大量的真实需求涌现,推高房价;另一方面,大量的热钱来到中国,必将选择保值和投资价值同时具备的房产作为投资选择,加上通胀背景下所有商品都在涨价,房价没有理由下跌。
长城证券地产研究小组认为,房价仍将高位运行,可能以实际房价下跌完成调整,总体调整幅度不会超过30%。
长城证券地产研究小组成员万知分析师表示,目前的楼市调整仅是挤泡沫,若大幅回调必将有需求支撑,大可不必担心楼市崩盘,调整结束后,房产将开始一轮新的牛市。在长城证券报告中,分析师一致认为,当前,房价要调整到合理位置,一线城市将有30%左右的下调空间。二线城市调整空间在10%~30%内。
研究小组参考日本和中国香港的经验发现,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将在10~12间达到高位平衡。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在8~10倍的范围内是较为合理的。
截至2007年底,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约为15,房价收入比将下降到10~12的范围将有30%左右的下调空间。二线城市,少部分较高的城市存在约30%的调整空间,而武汉、天津等城市的调整空间在10%~30%内,还有部分城市的价格基本合理,在房地产总体市场调整的背景下,将维持小幅上涨或横向整理的态势。
薛建雄则认为,上海房价降幅可能在10%左右,由于有三四个月的统计滞后因素,反映到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要到明年二三月才能体现,届时上海房价涨幅可能会出现负数。
问题四:调整持续多久?
对于本轮调整的时间各界也是看法不一。部分较为乐观的人士认为,随着"金九银十"的黄金销售季节的来临,观望者将陆续入市,楼市有望全面回暖;而一些对楼市未来仍担忧的人士认为,楼市上半年毫无回暖迹象,滞销的供给需要9个月左右时间来消化,本轮调整不会这么快结束,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长城证券地产研究小组成员认为,中国楼市的本轮调整时间将持续两年左右,目前仍处于调整前期。一般楼市的调整需要经历缩量--房价滞涨--下跌--放量四个阶段。
支撑上述结论的依据是,上半年市场没有回暖迹象,全国大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都处在缩量与房价滞胀阶段,调整还远未结束。
薛建雄分析这轮楼市波动时指出,预计今年10月份上海房价调整到底。上海房价自去年高涨后,今年二季度出现了最后一小波的冲刺,在6月初达到历史顶峰。
不过,他同时认为,中国经济再怎么调整,保持领先全球的增长速度还是可以预见,房价在这一轮下跌后,重新保持与经济相当的速度上涨还是可以预期。
"排除地区环境、产品品质等外部原因之后,房价的底部应该是在去年房价的1.2-1.3倍的水平之上。"薛建雄认为,经过2005年那轮房价调整之后,房价长期稳定,因此去年初的价格可以反映出上海楼市的实际购买力,加上2007年、2008两年的经济增长,房价比去年高出20%~30%应该是市场可接受的合理空间。
在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看来,2008年,本轮紧缩型房地产宏观调控警报已解除,调控重点正由防市场过热、房价大涨,转向防市场过冷、房价大跌。杨红旭称,如果明后两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则极有可能会展开新一轮宏观调控,但其性质是扩张型的,或者称之"救市"。
问题五:政府会托市吗?
8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日前联合下发《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严控建设用地贷款管理。
对此,宏源证券分析师杨国华认为,在市场传言政府可能会放松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调控之际,《通知》成为对这一传言的有力否定,政府对房地产投资过热继续调控的政策短期并不会松动。
最近,潘石屹表示,中国的住宅市场已经下滑到灾难边缘,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需要政府和银行的帮助,政府和银行最大的帮助就是为房地产行业"松绑",在资金上能够享受和其他行业一样的待遇;在税收上面,尤其是二手房的税费,能够适当地降低,回归到前几年的水平;第二套住房的按揭条件能够适当放松,回到前几年的水平。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深入的调整持续时间过长将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政府有可能会在下一步刺激成交量,着力点会是在二手房市场。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以来,各地频繁发生"退地"和"拖欠出让金"事件,上海也首次出现了住宅用地的流拍。地方政府是否托市,各地态度不一。
9月初,西安市政府出台《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从2008年9月4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对购房户按购房款总额,分1.5%、1%、0.5%三个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补贴对象不分户籍,且未区分第一套还是多套住房、大小户型。同时,还对2009年6月30日前按期开工的商品房项目,给予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优惠。
无独有偶,河南省政府、沈阳等地也近期也出现了类似的政策。8月底,沈阳市宣布重启购房补贴政策,并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年限和限额。河南省政府也宣布,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额度由目前的30%调减为20%,最高贷款额度根据各市房价情况适当提高,贷款期限可延长至20-30年;从2008年9月1日起到2009年8月31日,各商业银行对商品房购买者实行房贷最优惠利率等。
据报道,9月9日,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做客当地电台节目《民心桥》时明确表示,支持房地产稳定地发展,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和发展,政府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深圳坚持加大有效的土地供给,盘活现有的土地存量,完善商品住房和社会住房需求的结构性调整,满足市民的需求。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银监局、上海建设交通委以及上海市公安局在内的诸多政府部门均启动了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研,严密监控市场一线动态。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上海出台政策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对于地方政府应否"救市",市场存在两派观点。支持"救市"论者认为银行资产中房地产相关贷款太多,楼市持续萧条众多贷款将变成坏账,影响我国金融系统安全,政府必须挽救楼市。坚决抵制政府救市者则认为,地产危及金融安全为时尚早,救市则变相支持开发商牟取暴利,不利于日后的监管。
上海房地产研究专家顾海波激烈反对地方政府"托市","现在地方政府托市,忽悠最需要同情和帮助的广大中低收入者接高房价最后一棒,实质是将风险转嫁给广大中低收入者或将催生中国式的次贷"。
长城证券发布的地产研究报告则认为,"如果房地产业真的出现崩溃乃至引起一连串的金融、经济问题,那么政府有必要采取一些政策,但事实上,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短期调整并不会引发银行业危机甚至金融危机,政府没必要救市。"
对于地方"救市",业内人士提示三大风险:其一是与中央宏观调控意图的偏离有可能带来更严厉的紧缩;其二是与金融有关的救市可能带来总盘的混乱,蕴藏深层次的金融风险;其三是"救市"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被弱化,反而浪费更多政府资源与工作精力。
问题六:外资抄底良机?
今年1月,英国高富诺基金以12亿元收购高档酒店式公寓"华山夏都";2月凯雷集团以19.9亿元收购了服务式公寓项目"济南路8号";同月韩国未来资产基金以9.63亿元收购了酒店式公寓的翠湖天地御苑18号。
在寒流即将降临房地产市场之际,海外各路基金似乎充满期待。海外部分资金经理认为,出手中国房地产的机会已到来,廉价的合约将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而中国每年800万人口涌入城市的现状预示着未来长期的丰厚收益。
今年年初开始,境外机构再次唱空中国楼市,量子基金的共同发起人之一吉姆·罗杰斯继去年"建议不要到上海买房",随后又在新加坡召开的IMAS投资会议上称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出现调整,会有部分投资客在2008年破产。
虽部分外资机构纷纷发布看空中国楼市言论,但外资机构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并没有因此停止。
9月3日,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正在募集100亿美元的全球物业基金,并计划将超过15亿美元投入到中国市场。
荷兰国际投资管理公司(ING)今年成立了一项新的房地产基金计划,将基金分散投资于一系列以房地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房地产股票和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此外,瑞银集团与金地集团(600383)签订协议,共同成立房地产投资合伙企业,募集3亿美元资金,而这笔原始资本将带来约10亿美元的购买力。
长城证券地产研究小组则认为,在楼市持续高位滞胀的情况下,楼市对热钱来说已经不具备吸引力。
分析师认为,外资进入内地楼市有两种途径,包括参与开发和购买已建成项目。如果参与开发,其投资量大、周期长,风险也大;如果收购已建成项目,在把价格炒高再出手,在目前盈利收窄、退出机制不够灵活的情况下,抄底反而会被套。(东方早报)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
· 2024-09-12中国建筑:1-8月新签合同总额达28522亿元
· 2024-09-12挖掘机出口增幅“回正”,工程机械市场回升
· 2024-09-11青岛发布第四批次拟出让住宅用地
· 2024-09-11广州挂牌两宗涉宅地块 总起始价超14亿元
· 2024-09-111至8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
· 2024-09-11中指研究院:十大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环比均下跌
· 2024-09-118月中国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93小时
· 2024-09-11“金九银十”楼市热度未显著提振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
新闻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