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地方政府冒险拯救楼市
2008年09月17日06:27 来源:西本资讯
最近,西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凡市民购买商品住房都将给予补贴。市场普遍将这一举措解读为地方政府已做好准备拯救楼市。一时间,一些地方政府或暗或明地出台各类救市举措,成了眼下国内房地产市场中的一大市场奇观。
那么,为什么地方政府在房价并未出现明显下跌情况下急于救市?根本原因在于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从一些统计数据来分析,大中型城市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出让收益或其他房地产交易收入,有的地方甚至超过5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土地出让收益。
由于目前恰逢换届以后地方政府布局其政绩年份,尽管手中掌握着相对垄断的土地供给资源,但由于国家加强了对挪用公共资金(如养老保险金等)、银行资金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力度,而近期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交易萎缩、房价上涨乏力等降温信号,也出现了土地流拍和土地出让价格下跌现象,这使得地方政府意识到未来财政收入增长将可能会大幅减少。
或许,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各地方政府自然不愿看到这一趋势,也更倾向于响应房地产开发商的“救市”呼声。尽管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仍保持沉默,但内心还是希望通过一些救市举措,来维持本地区房地产市场繁荣和稳定。
难怪有的房地产商感叹,地方政府才是它们的“解放军”。反过来讲,地方政府之所以愿意当一回“解放军”,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这还真需要与房地产商的“合谋”或“勾结”才行。
从目前来看,各地政府纷纷通过减免税收或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等方式来寻求“救市”的突围。但问题是这种冒险的救市行动究竟能救谁?眼下,西安市政府的救市政策,让人回想起当年上海市推行的“购房退税补贴”政策,结果是获得财政补贴的并不是广大市民,而是那些富裕或有能力购买住房的人。
确实,地方政府拯救楼市的各种政策措施,最终救的可能不是广大中低收入的市民,而是富裕阶层、房地产开发商和商业银行等强势群体。如果地方政府真想考虑广大市民利益的话,在眼下实际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为何不把财政补贴发给全体市民?另外,又为何不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
所以,地方政府的各种“救市”政策或举动在实质上并非是为广大市民的利益着想的,而是优先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商业利益”替代“全体市民的公共利益”,在本质上体现了目前吏治制度更看重商业价值而非公共价值的基本特征。
如此看来,真该清醒的是地方政府!真该改革的也是地方政府。 (上海证券报)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
· 2024-09-13工程机械8月份销售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 2024-09-13南京43.89亿元成交11宗地块
· 2024-09-12中国建筑:1-8月新签合同总额达28522亿元
· 2024-09-12挖掘机出口增幅“回正”,工程机械市场回升
· 2024-09-11青岛发布第四批次拟出让住宅用地
· 2024-09-11广州挂牌两宗涉宅地块 总起始价超14亿元
· 2024-09-111至8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
· 2024-09-11中指研究院:十大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环比均下跌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
新闻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