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中日韩造船份额争夺战持续升级

2025年08月22日09:27   来源:海事服务网
摘要:而在美国的推动下,日韩造船巨头正联手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多维度竞争,试图遏制中国船企的发展势头。

贸易风上周报道称,继今年初斥资32.5亿美元订购11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后,长荣海运再度计划投资25亿美元,建造12至14艘14,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目前长荣已向中日韩三国主要造船企业发出招标邀请,包括现代重工集团、三星重工、韩华海洋、今治造船、上海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和扬子江船业等行业龙头企业。

更早之前,达飞轮船已释放信号,计划订造最多12艘运力在21,000至24,000TEU之间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据悉,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国有船厂,恒力重工以及扬子江船业等知名船企均在候选名单之列。韩国三大造船巨头HD现代重工、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也已被邀请提交报价。

中国造船业的三大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已经连续15年世界第一,特别是在多用途船、汽车运输船、集装箱船、散货船等领域。克拉克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球新船订单市场呈现显著回调态势,当月成交量仅为58艘、203万修正总吨(CGT),同比暴跌58%。从市场份额看,中国船企表现突出,承接43艘、152万CGT新订单,以75%的全球占有率稳居第一;韩国船企仅获得8艘、33万CGT订单,市场占有率为16%,位列第二。虽然全球新船订单上个月呈现断崖式下降且遭受海外政策壁垒升级与供应链震荡影响,中国造船业依旧展现出了逆势韧性。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Niels Rasmussen指出,过去五年间全球交付船舶总吨位中50%由中国船厂建造,当前全球手持订单总吨位的66%集中于中国船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船厂已开始承接越来越多曾被韩国主导的高技术船型订单,例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超大型集装箱船。”

他还特别提到,当前市场焦点已明确转向超大型集装箱船——未来五年交付的集装箱船平均吨位将较过去五年提升80-85%。航运市场研究机构Linerlytica的最新报告指出,目前集装箱船的订单量已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航运市场恐将迎来长达十年的运力过剩周期。

目前,全球大多数集装箱船手持订单由中国船企承建,并且其市场份额仍在持续扩大。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中国船企上半年承接集装箱船订单总计134艘117万TEU,市占率超过60%。

然而今年以来,中国船企在大型LNG运输船领域尚未实现订单“零的突破”,而韩国船企则是包揽了今年LNG运输船的全部份额。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全球大型LNG运输船新船订单量持续低迷,截至目前仅成交9艘。其中韩国船企几乎包揽全部订单:HD韩国造船海洋5艘,韩华海洋2艘,三星重工1艘,美国韩华费城造船厂1艘。

韩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份额过去四年来持续下滑。面对这种不利形势,韩国造船业人士表示,韩国船企将继续优先承接高附加值船舶订单。这类船舶凭借更高的市场溢价和利润空间,不仅能显著提升船企经营效益,还可通过提高薪资水平吸引技术人才,从而有效缓解韩国造船业当前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韩国政府为此宣布了一项名为“K造船超级差距愿景2040”(K-Shipbuilding Hyper-Gap Vision 2040 )的为期十年的投资计划,助力企业开发智能清洁能源技术以振兴造船业,旨在提升该国在液化天然气、氨气和氢气动力发动机领域的研发能力。

此外,中国船企虽在支线集装箱船市场占据主导,但HD现代尾浦船厂正凭借差异化技术与高品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该船厂今年在全球33艘支线集装箱船(3000TEU以下)订单中斩获16艘,市场份额高居榜首。

同时,韩国还在积极开拓美国市场:韩华海洋已完成对费城船厂的收购;HD现代重工则与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建立技术合作,并与爱迪生Chouest Offshore签署合作协议。

受中韩造船业崛起冲击,日本船企接单量与建造量已显著萎缩,其传统技术优势也正被两国快速追赶。日本船舶出口商协会(JSE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日本船企接单量共计7艘39.47万GT,与2024年同期的19艘116.59万GT相比下降66.1%。尽管如此,日本仍计划到2030年实现造船产量翻倍。近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政府正考虑组建由私营企业运营的国家级造船基地。

据船舶经纪公司BRS Shipbrokers数据,日本目前占据散货船订单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余份额均由中国获得且后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日本船企正通过整合提升竞争力:常石造船收购三井E&S控股,今治造船与日本海洋联合公司(JMU)进一步深化业务整合。川崎重工、今治造船和日本海洋联合正联合规划建造液化氢运输船,旨在依托川崎重工设计建造全球首艘商用液氢船的技术积累,实现设施与人力资源的整合。

部分亚洲船企通过收购越南和菲律宾两国的造船厂提升产能并降低成本。2024年菲律宾的手持订单量在常石宿务造船厂推动下超越越南,但越南造船业过去十年间已实现十倍增长,预计未来仍将保持扩张态势。

正如BRS在《2025年度评论》中指出的:“中国已建成卓越的造船产业体系——不仅拥有设备精良的船厂、庞大的配套产业链,更具备资金雄厚的银行系统及精通船舶融资的专业人才。该国的造船成功秘诀早已超越廉价劳动力范畴。”报告特别强调,中国蓬勃发展的船东业态天然具备向本土船厂输送巨额订单的能力,“这一优势日本曾具备,而韩国始终欠缺。”

但中国造船业也面临变数。BIMCO2025上半年数据显示,由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的政策持续发酵,中国船企市场份额已从72%降至52%。而在美国的推动下,日韩造船巨头正联手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多维度竞争,试图遏制中国船企的发展势头。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