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房地产缘何难进振兴规划
2009年02月27日09:16 来源:西本资讯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映光】从言之凿凿到以讹传讹再到真相大白,房地产搭上十大振兴规划末班车这出“闹剧”,越到最后,情节越跌宕,甚至连股市都随之上下起伏。
2月22日,有国内媒体报道,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一次演讲上公开表示,房地产已经取代能源业,列入最后一个产业振兴规划之中。受这一消息刺激,2月24日,A股市场的地产股开盘集体跳涨,当天地产板块的平均涨幅达到了4.64%。
但仅隔一天,事实便证明,上述消息不过是以讹传讹。
成思危本人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采访时表示,媒体对他在给学生上课时的讲话产生了误解。他所说的内容,也只是他从人民网的专题报道中知道的,是一个“旧新闻”。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物流业振兴规划。至此,十大振兴规划已全部出炉,房地产未现其中。
房地产缘何难进振兴规划?一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建设部)官员告诉《财经》记者,各部委对房地产政策调整,始终存在较大分歧,任何一项政策出台,都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在他看来,一方面,中央担心房地产市场急速下滑,地方政府因土地收入锐减引起财政困境,危及经济全局;另一方面,又担忧政策一旦放开,刚被平抑的房价会再度暴涨,不仅可能危及金融稳定,更会引发民怨沸腾。另外,如果房价刚刚出现下跌,即全盘推翻自2004年来对房地产的持续调控政策,显然有悖初衷。
即便是对促进发展房地产态度较为积极的建设部,也对将房地产列入振兴规划表现谨慎。
上述建设部官员表示,“建设部部长姜新伟履新之时向中央的一个重要承诺即平抑房价。”
如今,由官方统计机构发布的数据仍显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屋成交价格只是出现了小幅环比下跌。急于在此时出台所谓的房地产振兴规划,无疑将承担太多的各方压力。
“既要稳定市场,又要兼顾政治,一份中长期规划显得更合时宜”,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向《财经》记者表示。
这位专家认为,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近年来多为短期宏观调控,政策一再收紧,变动频繁。在房地产市场由热转冷的过程中,宏观调控逐渐掉头,放宽了地方政府出台新政的自由度。但各地推出的房地产新政策缺乏明确思路,各行其是,反而助长了市场的观望情绪。一份三年至五年的中长期规划,能令一些基本政策思路固定下来,也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
上述建设部官员亦表示,早在2007年,建设部即计划出台房地产中长期规划。但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出,这份规划始终难产。如今,中央已明确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稳定房市、鼓励房地产企业拓展新融资渠道等政策。此时,出台中长期规划,将这些政策固定下来,比较符合时机。
据《财经》记者了解,这份规划基本囊括了此前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房地产政策。但并不包含一些市场人士所热盼的“新政”——包括购房抵扣个人所得税、调整“90/70”政策或彻底取消限制二套房政策等。
事实上,即便被纳入振兴规划之中,亦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能因此止跌反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本轮深度调整,其根本症结,在于房地产自身的周期性特点和中国特有的土地供给制度以及产业结构的失衡。这些内因,不是一个振兴规划所能解决的。
倒是房地产振兴规划这出“闹剧”,恰恰反映出市场信心已跌入谷底。犹如困于荒岛之上的人,在遥远的海平面上看到一只海鸟,都会误以为是一艘路过的大船。■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
· 2024-09-13中国中冶:1-8月新签合同额8310.5亿元
· 2024-09-13杭州21.14亿元挂牌拱墅区两宗住宅用地
· 2024-09-13上海静安两幅地块9月14日举行现场交易会
· 2024-09-13前8月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5000亿元
· 2024-09-13工程机械8月份销售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 2024-09-13南京43.89亿元成交11宗地块
· 2024-09-12中国建筑:1-8月新签合同总额达28522亿元
· 2024-09-12挖掘机出口增幅“回正”,工程机械市场回升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
新闻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