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本要闻
12月6日行业要闻早餐
2021年12月06日06:02 来源:西本资讯
国际动态
1、2021年中国仍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国
4日发布的《国际金融论坛2021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显示,尽管势头有所缓和,但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目前被广为接受的市场预期是,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约5.9%。发达经济体将增长5.2%,对全球增长贡献为37%,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4%,贡献63%。从各国看,中国仍将以26.3%的占比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其次是美国和印度,分别为16.7%和11%。
2、中老铁路首趟国际货物班列抵达老挝首都万象
当地时间12月4日23时11分,从昆明站始发的中老铁路首趟国际货物班列21051次到达老挝首都万象。12月3日由万象站始发的首趟国际货物班列21052次,于12月4日13时01分到达中国口岸磨憨站,标志着中老铁路实现铁路跨境运输。
3、降低对华加征关税 美国财长终于明说了
耶伦12月2日在路透社举办的会议上表示,对每年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达25%的关税“确实导致美国国内物价更高”。她表示,特朗普任内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一些关税“没有任何实质战略理由,却制造了麻烦”。耶伦表示,通过重启排除程序降低上述关税,可能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这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事情”。(央视)
4、IMF或再下调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迅速传播的影响,人们的信心受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能再度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5、IMF:全球复苏现断层 谨慎应对通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任吉塔·戈皮纳特4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上表示,当前各国复苏速度不同,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十分明显。对此,各国应提升全球疫苗接种速度,并根据各自国情调整政策应对通货膨胀。
6、奥密克戎蔓延至38个国家和地区
上周,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迅速向全球扩散,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已有至少3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奥密克戎感染病例。世卫组织的初步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毒株较德尔塔更具传染性,但是否会导致患者出现重症仍言之过早。世卫组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鉴于奥密克戎毒株的变化,关于其对现有对策(包括疫苗和治疗方式)的潜在影响还在评估中。
7、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短缺加剧
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公务员接种政策之一。航空公司、警察部队、学校董事会甚至加拿大的五大银行也承诺实施严格的强制性疫苗政策。但事实证明,坚持下去并不那么简单,尤其是在雇主努力应对人员短缺和工人要求豁免的情况下。官方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加拿大的职位空缺增加了一倍,而疫苗规定可能会使填补这些职位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可能给工资带来上涨压力。
8、高盛下调美国今明两年GDP的预期
高盛经济学家Joseph Briggs在周末给客户的报告中称,高盛将美国今年GDP增长速度预期从4.2%下调至3.8%,将明年预期从3.3%下调至2.9%。
9、多国房价达十年最大涨幅
今年以来,全球多国房价迎来了十年来最大涨幅,欧洲、北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房价涨幅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许多民众直呼买不起。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平均房价同比上涨了9.2%,其中,新西兰房价涨幅为25.9%,美国和斯洛伐克的房价涨幅也均达到了18.6%,土耳其房价涨幅更是高达29.2%,位居全球第一。
10、美股过山车行情屡屡上演 恐慌指数高烧不退
自美国感恩节假期以来,美股走势可谓跌宕起伏,有关奥密克戎毒株的消息甚至导演了三大指数日内振幅近3%的行情。与此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有关通胀的最新表态和加速缩减资产购买计划的暗示,为下一步政策收紧埋下了伏笔。在疫情、通胀和美联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衡量美股波动性的芝商所恐慌指数(VIX)重回30关口上方并剑指年内高点,未来一周波动风险依然较高。
11、沙特阿美提高明年1月亚洲、美国石油销售价格
根据沙特阿美公布的最新报价单,虽然眼下有疫情肆虐的忧虑,但原油巨头仍然提高了所有等级原油明年一月销往亚洲和美国的价格,这也显示相关地区的需求仍处于旺盛状态。
国内财经
1、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预计明年经济走势稳中有进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12月5日在2021年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预计明年经济增长恢复正常,全年增速在5.5%左右。明年经济走势呈现平稳发展,稳中有进、前稍低后略高。
2、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站开通运营
12月5日,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兰新高铁山丹马场站正式开通运营,成为我国首个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既有高铁营业线上增建的客运站。据介绍,山丹军马场站海拔3108米,是兰新高铁线上的最高点。
3、中国最东端高铁车票开售
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2月4日8时,中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沈阳至佳木斯高铁牡丹江至佳木斯段)开始发售车票。12月6日,这条全线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将正式开通。
4、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高铁将于12月6日开通运营
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高速铁路将于2021年12月6日开通运营,张家界至怀化最快1小时10分可达。这一高铁串起张家界、芙蓉镇、凤凰古城等众多著名风景区,被誉为“湘西最美高铁”,将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快车道。
5、宁波港上涨装卸费
宁波港近日在网站发布《宁波舟山港外贸进出口集装箱港口收费目录清单(202111版)》,拟对船方20英尺、40英尺的普通重箱、空箱装卸费上调约10%,该清单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
6、北京:副中心每年将保持千亿以上投资
日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李文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已经有序拉开,“十四五”期间,副中心每年将保持千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积极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7、多家房企计划近期启动固收产品发行
多家房企计划近期启动固收产品发行。万科拟于近期发行7.77亿元供应链ABS,并计划于12月将2021年内供应链ABS额度发行完毕;绿城、龙湖分别计划于近期发行8-10亿元供应链ABS;龙光控计划于12月发行6.65亿元CMBS,并计划后续发行约5亿元供应链ABS。中海企业、招商蛇口等房企也计划于近期发行公司债券。
8、新华社:恒大问题属个案风险,处置迈出关键一步
综合各相关部门回应看,恒大问题属于个案风险,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总体保持健康发展,房地产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渠道保持畅通有序。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门的信息显示,恒大集团经营管理不善、盲目多元化扩张,最终导致风险暴发。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坚守主业、经营稳健。分析人士认为,恒大问题属个案风险,处置迈出关键一步。这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清查恒大整体债务规模,有效化解风险;有利于降低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房地产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
10、央行主管媒体:房企融资加速回暖
《金融时报》报道称:11月房地产贷款环比、同比继续“双升”,初步预计同比多增约2000亿。 恒大事件短期冲击的逐步明朗化,行业预期将进一步改善,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行为已恢复至正常状态。
11、11月金融机构房地产融资环比、同比继续“双升”
据记者从金融管理部门和多家银行了解,11月房地产贷款投放在10月大幅回升基础上,继续保持环比、同比双升态势,初步预计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另据Wind统计,11月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券发行金额471亿元,环比增长84%。随着恒大事件短期冲击的逐步明朗化,行业预期将进一步改善,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行为已恢复至正常状态。
12、8城推动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
日前,沿黄河8城(济南、太原、呼和浩特、郑州、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召开黄河流域住房公积金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会议,住房公积金可异地互认互贷。上述8城住房公积金中心主要负责人线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就建立长效工作、信息共享应用、互认互贷、服务标准提升、政策研究和人才教育机制达成合作。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一般在城市群中比较多,符合城市群中的公积金使用规律和需求。
13、上海第三轮集中土拍超三成地块溢价成交
12月3日,上海第三轮集中土拍落下帷幕,收金逾470亿元,所挂27宗涉宅地块无一流拍。业内人士认为,整体来看,上海三轮集中供地在精准调控下表现相对平稳,且利润空间有一定保障,也一定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在房企谨慎投资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前景大、抗风险能力强、经济基础好的城市依旧是企业投资的首选。
证券期货
1、北上资金年度净买入刷新历史纪录
北上资金11月份合计净买入185亿元,连续第14个月净买入。另外,今年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3584亿元,超过2019年3517亿元历史最高年度净买入,创造了新的纪录,同比去年净买入2089亿元,增长逾71%。
2、方星海:继续扩大特定开放品种范围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将继续扩大特定开放品种范围,着力推动原油、PTA、铁矿石等重点品种在区域价格影响力上形成突破,拓宽多元开放模式,稳步推进海外交割库布局,逐步实现交易端引进,交割端走出去,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引入更多境外交易者参与国内市场。
3、方星海:加快构建大宗商品生态圈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期货市场要加快场外衍生品市场建设,稳步扩大仓单交易试点品种,完善期现综合交易平台服务功能,加强与新兴科技、金融、仓储物流等各方合作,强化产融联合,加快构建大宗商品生态圈,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促进场内场外协同发展,持续扩大期货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覆盖面。
4、方星海:期货法有望在2022年三读后发布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5日召开的2021年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期货法有望在2022年三读后发布,以期货法的颁布为契机,加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宣传介绍。
5、公募年内新发规模突破2.7万亿元
距离2021年结束还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已突破2.7万亿元,新基金成立数量也远超去年。头部基金公司展现出强大的吸金效应,共有9家基金公司迈入“千亿俱乐部”,即今年新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元。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也是今年基金发行最大的特色。从整体来看,公募基金产品创新主要聚焦在两大方向,一是丰富投资范围,二是丰富产品运行机制,改善投资者持有体验。
6、定增市场不断升温
今年以来,定增市场热度不断。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A股市场已经实施的定增方案超400家,相比去年同期的330家明显增长。火热的定增市场吸引了不少百亿级私募的目光。近期,景林资产、高毅资产和正心谷频频出现在上市公司定增认购名单中,从行业分布来看,高端制造业备受关注。
7、大商所:努力实现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
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12月5日在2021年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商所将朝着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这一目标,着力发挥好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两大功能,围绕产品创新、技术驱动、生态圈建设三条主线,努力实现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三大结果,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8、大商所:着力推进大豆和铁矿石定价中心建设
今年来,在国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行情下,大商所及时果断出台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坚决抑制交易过热,以市场的平稳理性运行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大局。特别是面对8月以来煤炭价格大幅波动局面,大商所提前制定应对预案,主动采取系列措施,有力防控焦煤、焦炭等品种过热交易,有效保障市场稳定运行。同时,大商所引导产业企业关注和参与期货市场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前10月,法人客户成交占比45%、持仓占比65%,同比均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大商所总经理席志勇进一步表示,大商所正在前期铁矿石、棕榈油等品种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大豆和铁矿石定价中心建设,引导和推动全球生产商和贸易商参与期货价格的形成与应用,积极服务农产品、钢铁等相关行业企业增强国际定价能力、保障供应链安全。
9、广期所: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碳衍生品市场
12月5日,在2021年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广州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丽红表示,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碳市场,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放的免费碳配额大约为43亿吨。未来碳期货上市后,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衍生品市场。
10、外资公募“破冰”
今年,国内首家外资独资公募贝莱德基金正式展业、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两家全资基金管理公司获批设立,还有范达基金、联博基金、施罗德基金等多家外资机构正在排队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仍在坚实向前。
1、双休日河北唐山普碳方坯价格小涨,部分在营业市场建筑钢价小涨
西本讯 双休日,河北普碳方坯出厂价格累计上涨30元(周六涨30元,周日稳)报4320元/吨,环比上周日上涨30元/吨。受周五期货夜盘拉升鼓舞,全国部分在营业市场建筑钢价探涨,其中,北方钢厂拉升,市场先扬后抑,华东部分钢厂小涨,市场价格调高,但成交欠缺热度。
2、多部门定调明年煤炭保供 中长协制度迎变
12月5日,2022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落下帷幕。记者了解到,交易会上公布了《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文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提出明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范围扩大,供应方原则上覆盖所有核定产能30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需求方则首次实现发电供热用煤全覆盖。“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不变,但实行月度定价,基准价出现2017年以来首次调整,并明确给出550元/吨至850元/吨的浮动范围。业内人士认为,这背后的调控思路是以稳为主,着力增强保供稳供的能力。
3、2022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中长期合同首次实现发电供热用煤全覆盖
2022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3日在山东日照举行,本次大会也是在全国煤炭价格经历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举行的,将对明年国内煤炭的稳定供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了解到,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中长期合同签约首次实现了发电供热用煤全覆盖。
4、全国大宗商品仓单登记系统在青岛上线
日前,全国大宗商品仓单登记系统在青岛自贸片区正式上线,该项目由青岛市政府、青岛海关、上海期货交易所、山东港口集团共同打造,在全国率先实现海关与期货交易所的信息联网,实现全国大宗商品“统一登记、数字监管、期现结合、产融互通”。
5、汪寿阳:预计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回落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表示,在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步复苏、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等基准情景下,基于计量经济模型和系列分析方法,预计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将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呈现高位震荡并伴随小幅回落态势。
6、李新创:中国钢产量已进入峰值平台区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指出,中国钢铁产量已进入峰值平台区,将在10亿吨规模上下波动,未来将呈现缓慢下降态势,巩固去产能成果仍是今后行业重点任务,当前应结合碳排放、能耗双控、环保水平等综合考虑粗钢压减。
7、中国又在海外承建一座250万吨规模钢厂
中钢国际发公告称,中钢国际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钢设备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Tosyali阿尔及利亚钢铁工业公司于2021年12月1日签署了新建Tosyali阿尔及利亚四期综合钢厂项目EPC总承包合同,包括直接还原铁、炼钢和热连轧三个部分,合同金额总计10.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86亿元。工程内容包括新建一座年产250万吨直接还原铁车间、一座电炉炼钢车间和一条热连轧生产线。中钢设备及中钢设计院分别负责项目的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及供应、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服务等。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
· 2024-09-12上海建筑钢市日记(期螺收高,现货更强)
· 2024-09-129月12日钢厂调价信息汇总
· 2024-09-12【9月12日建筑钢市晚报】再接再厉
· 2024-09-129月12日唐山钢坯午报
· 2024-09-12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975亿元
· 2024-09-129月12日行业要闻早餐
· 2024-09-12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上涨
· 2024-09-12周三夜盘收盘多数上涨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
新闻排行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