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中国钢企且战且退 铁矿石谈判已成鸡肋

2011年02月25日08:47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中国钢企且战且退 铁矿石谈判已成鸡肋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黄烨

“到今天,如果你问我最不称心的事是什么?那就是中国钢铁行业没有实现由大变强。”2月24日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2011年第一次行业信息发布会上,刚卸任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的罗冰生对外透露了从2003年至2011年在中钢协任职期间的“心事”。

然而,让罗冰生“最不称心”的事还在继续不称心:继他公开宣布“铁矿石谈判只能暂停”后,昨日,有媒体公布了普氏能源短期协议矿计算方法,“按此计算,第二季度,淡水河谷品位66%的铁矿石到岸价预计约199美元/干吨,环比上涨15%以上;力拓62%的BP粉矿到岸价170美元/吨,环比涨幅约34%。”这无疑将进一步打击中国的钢铁行业。

不过,宝钢股份[6.94 -0.43%]董事会秘书王力在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邮件中称,“关于中方暂停铁矿石谈判的问题及力拓或提价34%的说法,建议你从消息源头确认。”

谈不谈判,没啥意义

“在目前的供求关系下,中国钢企在铁矿石采购上无任何发言权,只能被迫接受矿商提出的报价。”2月23日,罗冰生公开表示,铁矿石谈判只能由此暂停。在媒体的解读中,这番话标志着“实行近20多年的铁矿石谈判机制正式结束”。

“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铁矿石谈判就没有内容了。”昨日,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赫荣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一方面,指数化定价、季度协议乃至月底协议等均是由矿商单方面提出,中方毫无发言权;一方面,谈判的对象甚至都很模糊了。”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徐光剑同样表示,“现在矿商都以指数化定价方式来执行价格。对中国钢企而言,几近现货的铁矿石协议价其实谈不谈没有太大意义了。”

提不提价,早无悬念

在罗冰生发表感慨之际,国际铁矿石供应商没有停止施压。继必和必拓欲对中国采取月度定价机制并将第二季度报价从原先的155美元/吨调高至168美元/吨之后,媒体测算,力拓和淡水河谷第二季度的报价也或将分别提升34%和15%。但这两大矿商尚未对外界作出回应。

“不是提不提价的问题,而是即使提价,也是早无悬念且中国钢企必须接受的问题。”昨日,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无疑将进一步压缩中国钢企的利润,且不得不在被动的局面下继续过苦日子。”值得注意的是,罗冰生在昨日的行业信息发布会上表示,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2.91%,远不及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

西本新干线信息总监盛志诚则认为,矿商提价更像是一种销售策略,“因为此时的提价毫无道理。一方面,中国钢价已出现下行趋势,现货铁矿石价格这几日也出现松动;一方面,中国港口堆积了创历史新纪录的8000多万吨铁矿石”。

逆不逆转,还等三年?

尽管从事了多年“最不称心”的事,但罗冰生仍对未来充满信心。“未来两三年,中国铁矿石供需关系将发生完全转变。”罗冰生说,“这一判断建立在中国铁矿石需求减少、供应增加的基础上。”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比2009年减少913.47万吨,且中国海外的权益矿、国内的自主矿比例不断提升。

罗冰生的观点同样得到了徐光剑的认可。“从今年数据看,国内矿和海外权益矿比例仍在不断提升。”他表示,有理由对未来充满信心。

“两三年内想要逆转,还比较难。”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却表示,“首先,20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不会根本放缓,因而,粗钢产量不会放缓;其次,去年自主矿比例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格的上涨而让相关企业有利可图。不过,中国海外不断找矿还是值得鼓励。”

值得注意的是,罗冰生还提出了一项美好的愿望——2011年,钢铁行业将努力建立稳定的原材料资源保障体系,“国家应将大量外汇储备置换中国目前需要的资源储备,这样就能调节供需关系”。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