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固定资产投资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2018年11月28日14:52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丹东市不断改革投资体制,拓展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弥补了我市历史上基础建设投入的不足,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6亿元,是1978年的222.5倍;1979年至2017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7000亿元,达7207.8亿元,年均增长2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不断改革投资体制,拓展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弥补了我市历史上基础建设投入的不足,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6亿元,是1978年的222.5倍;1979年至2017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7000亿元,达7207.8亿元,年均增长24.0%。

巨大的投入,为丹东经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至2017年,全市通过投资建设新增固定资产总值达2234亿元,比以往大大增加,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74%。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领域投入,使得交通、通信、能源供应等瓶颈制约不断缓解,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铁路建设与时俱进,高铁从无到有,铁路综合运输能力显著提升。公路建设实现新跨越,不断扩大道路建设投入力度,持续提高公路建设水平,高速公路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县(市)全覆盖的历史性突破,201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3公里,所有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和高速公路。201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接近1万公里,达9458公里,是1978年的3.6倍,其中等级公路达到6152公里,也大幅度增长。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

航空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丹东机场全年共有在飞航线6条,其中国际航线1条,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2017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73.74亿吨公里,货运量7438.10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78倍和9.6倍,年均增长11.9%和6.2%。旅客周转量20.11亿人公里,客运量3890.80万人次,分别比1978年增长6.7倍和5.5倍,年均增长5.4%和4.9%。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78年的40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42亿吨,增长354.5倍,年均增长16.3%。

邮电通信业迅猛扩张

2017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4.21亿元,是1978年的403.5倍,年均增长16.6%。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56.57万户,是1978年的84.7倍,年均增长12.1%,电话普及率迅速提高。移动电话业务从无到有,互联网设施迅猛发展,手机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奢侈品变成现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2017年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00部以上,2017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225.8万户,比上年增长11%。2017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0.2万户,增长7.9%。

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2017年,全市发电量75.12亿千瓦时,是1978年的164.6倍,年均增长14.0%;水厂综合供水能力32万吨/日,是1978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液化石油气供应从无到有,2017年达9620吨;自来水普及率实现100%全覆盖,比1978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气化率达到100%,实现全覆盖。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持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市政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408.3公里,道路总面积987.3万平方米。全地区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940辆,营运线路142条(含支线),营运线路总长度2602.1公里;市内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674辆,营运线路82条(含支线),营运线路总长度1654.8公里。三湾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向城区供水,结束了丹东建成区单一水源的历史。

全市有城市自来水管长度870公里,全年供水总量6189万吨,比上年增长3.7%;用水普及率100%。煤气供气管道长度538.4公里,增长0.4%,煤气供气总量6014万立方米;天然气管道长度208.1公里,天然气供气总量1898万立方米,增长21.9%;城市石油液化气供气总量9620吨。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