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央企野蛮拿地土地调控哑火

2010年03月20日07:48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两会刚刚闭幕,温总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声音还在百姓耳畔激荡。财大气粗的央企就已按捺不住纷纷“野蛮”拿地,争做“地王”,而房价依然犹如脱缰的野马,丝毫没有刹车的迹象。这也让众多想要购房的人十分感慨:“现在想当房奴都难啊!”

    2010年3月15日,北京土地市场先后诞生三个“地王”,并分别创下52.4亿元总价纪录,以及2.75万元/平方米和3万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纪录。

    也就在同一天,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1至2月,北京四环住宅期房均价已从去年四季度的每平方米25907元攀升至31220元,涨幅高达20.5%;六环外期房均价则从9855元升至10409元,涨幅5.6%,这也是六环外房价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上演地价、房价“疯狂”的不仅仅是北京。连二线城市石家庄,也在3月15日当天,不仅成功出让10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还再次爆出735万元/亩的新地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涨幅比1月份扩大1.2个百分点。

    许多普通购房者原本寄希望于中央调控政策下,房价能稳定甚至有所回调,但创纪录的房价和“地王”却将购房者的“美梦”击得粉碎,并再度陷入焦虑和恐慌之中。记者了解到,有的新婚夫妻为了能享受一套住房的优惠政策,甚至动过“假离婚”的念头。

    然而,看着飙升的房价,越来越遥不可及,不少人已经放弃了购房的念头。“如今,想做房奴都不容易哦!连通州的二手房每平方米都涨到一万二三了。”去年底刚结婚的金女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抱怨道,“随便房价怎么涨吧,已经不再动买房的念头了。反正挣两辈子的钱也买不上一套合适的房。”

    “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楼市房价等供应一切问题,都应该回归中国土地上。方可解决或者解释为什么中国房地产市场频繁出现‘房荒’或‘地荒’问题。”著名房地产营销策划专家谢逸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说,中央已经明确了房价与地价间的直接关系,并试图从土地供应的源头上打压房价,同时,囤地、炒地等现象也将得到坚决打击。

    实际上,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基调之下,国土资源部已经对土地市场进行整治。3月10日正值“两会”期间,国土资源部发布19条土地调控新政。该土地新政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是明确地产开发商竞卖保证金;二是用于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型中小套型商品房建设,确保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三是将在全国组织开展对房地产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

    谢逸枫分析认为,首次要求对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将有助于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全国性普通现象。但是,对于部分一线大城市而言,政策性保障住房针对的是本地户籍,覆盖面极为有限,多数处于中低收入水平的普通家庭无法纳入保障范围。

    “同时,由于保障房的楼盘大都在交通不便、生活配套及市政商业配套严重缺乏的远郊区县,虽价格较低,但大部分人不会选择购买那里的保障房。另外,因保障房的质量和小区配套及物业管理等方面也不及商品房,也难以被人接受。”谢逸枫接着表示,保障房也使得商品房相对更加稀缺,商品房的价格很难被抑制。

    顾海波坦言,政策虽然比过去更具操作性,但是,在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无法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包括土地调控在内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都将面临一个执行难的大问题。

    “要加强土地供应调控和管理,增加住房供应,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方式和内容。”上海城市经济学会高级经济师顾海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建议道,从严控制商品房项目单宗土地出让面积;对拖欠土地价款、违反合同约定的房地产企业,限制其参与土地市场的竞买行为;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罚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用地和囤地、炒地行为,严格依法予以打击。

    “让地方政府让利于民,并且制定相关机制打击囤地行为,明确打击囤地行为的执行主体。同时,做到土地供应的多元化。例如多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公益事业所需的土地等其他用途的土地。”谢逸枫也建议道。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