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西本新干线研究员邱跃成

2014年04月09日14:14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钢铁信贷违约苗头初显,3万亿负债背后暗藏风险
近期,山西民营企业海鑫钢铁高炉停产、银行上门讨债的消息引发市场震动。在海鑫之前,其他地方也发生过钢厂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情况。业内人士警告,考虑到钢铁业的巨大规模,这种零星个案一旦汇成一股潮流,会带来比钢贸信贷危机更坏的结果。无论地方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要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金融风险予以高度关注。

钢铁业经营:没有最差 只有更差 

作为产能过剩的重灾区,钢铁业近年来的处境可用“两高两低”来形容:产量高、成本高,钢价低、效益低。“大体上看,2012年是一个拐点。从这年开始,中国钢铁产能的扩张速度明显超过需求增速,供需严重失衡导致行业一直在盈亏平衡线上徘徊。”咨询机构指出。 

虽然2013年随着宏观经济回暖,国内钢铁业总体扭亏为盈,但“两高两低”状态没有根本改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近期表示,2014年1月和2月份钢铁行业的效益比前两年更差。1月份重点统计单位亏损10亿元,企业亏损面达到43%,创历史新高。2月份的情况也不好,“今年一季度可能是钢铁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效益最差的季度”。 

事实上,这个“最差”可能还要打上问号。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摆脱对投资的依赖,钢铁需求的增长空间变得极为有限。而已形成的巨大产能化解起来需要时间,这将是一个非常痛苦和漫长的过程。在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曹慧泉看来,钢铁行业的困难还要持续几年,因为现在还未到寒冬阶段,顶多算是初冬。 

信贷违约从钢贸向钢厂传导 作为一个产值数万亿元的大行业,钢铁业上游是矿石采掘,下游是钢材贸易。在这条产业链上最脆弱、同时也是最先出事的,就是始于2011年底的钢贸信贷危机。 今年2月,伴随着上海钢贸大王肖家守被银行起诉,钢贸信贷危机达到顶峰。在这场行业大动荡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商户已经出局。

在钢铁产业链中,钢贸商扮演的是一个“蓄水池”的作用。“很多钢厂是靠钢贸商在订货时提前打款而维持运营。钢贸商消失了,很难说钢厂就能独善其身。”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高级分析师邱跃成说。

对钢铁业形成另一重压的还有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由于雾霾天气全国蔓延,能耗大户钢铁业成为众矢之的。据宝钢集团总经理何文波介绍,要达到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仅环保运行成本,每吨钢增加100块钱。对于很多在盈亏线上挣扎的钢厂而言,100元足以成为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每倒下一个钢厂,背后都能牵出一串银行。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