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快递巨头抢滩中国 本土企业胜算几何?

2013年06月24日09:05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6月18日,DHL首次在中国召开全球科技论坛。原因在于,亚太地区快递市场持续显著成长,中国成为众多全球科技企业供应链的开端,这为全球快递企业创造了新的增长机会。

最近,外资快递在中国市场动作频频。日前DHL首次在中国召开全球科技大会,为未来发展布局。5月底时,UPS在中国开始进军医药物流。外资快递抢滩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是否会被越甩越远?身处快速成长期的中国市场,本土领头企业胜算几何?

6月18日,DHL首次在中国召开全球科技论坛。原因在于,亚太地区快递市场持续显著成长,中国成为众多全球科技企业供应链的开端,这为全球快递企业创造了新的增长机会。

同时,UPS除了拓宽网络外,也瞄准了“含金量”更高的细分市场。从2012年9月至今,UPS在中国内地获准经营的快递城市从5个增至19个,基本覆盖一二线主要城市。

随着外资快递公司陆续登陆中国,中国的各类企业将有更多走向世界的机会。但对中国快递业来说,行业高端领域已被人捷足先登。

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快递企业实在太小。2013年一季度,DHL营业额超过130亿欧元,相当于中国快递行业2012年全年的收入。

差距还不只是规模。记者查阅DHL、UPS2013年最新财报发现,其利润率均在5%到6%之间,看似与国内快递公司相差不多。但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指出,跨国巨头的利润是建立在保证员工福利、技术研发和设施投入的基础上,而中国快递企业是能省则省。如果按照中国快递业的标准衡量,国际快递具体的利润率可能是现在的三倍以上。

差距的根源,在于所处行业层次不同。DHL大中华区CEO许克威说:“我们的模式是B2B,对B2C也很感兴趣,但我们不做C2C。”这道出了中外快递业不同的生存业态。

浏览国际快递巨头官网,无不是以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主业。徐勇认为:“专业快递企业的最高阶段,就是进入供应链阶段,但中国快递企业还在做低端物流,向综合物流发展,两者差距还是很大的。”

在中国,电商带火了快递,却也误了快递。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电商快递仍占总体快递量的70%以上。但由于电商掌握了货源,快递企业的议价能力并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国际巨头,中国快递业也在谋求升级。EMS、顺丰速运是较早拥有自主货机的快递企业,圆通速递从2012年6月开始,先后有3架全货机顺利投入运营。而申通快递成立航空公司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但总体而言,中国快递的航空运输能力仍有待加强。

不过,即使有了上天入地的硬件,也不代表就能做到“天地合一”。国际快递巨头的高效,关键的还是信息管理优势。数据显示,UPS平均每年会将年度营收的0.8%投资于IT建设。技术先进的结果是,国外快递巨头企业的人均营业额是中国快递业的6到10倍。

对于中国快递业的未来,徐勇认为:“即便国内快递领军企业,目前仍处于转型初期,变成综合物流商还要几年,想介入供应链恐怕还要等十几年以上。但是,从国家产业安全角度计,中国应当有自己的国际快递品牌。”

可喜的是,中国快递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2013年初,国家邮政局提出,2020年前培育出2个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若干年业务收入超五百亿元的快递企业。这意味着,中国将培育自己的UPS和DHL。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