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解码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基地

2012年06月11日15:12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解码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基地:业绩逆市增长秘密何在
    当前钢铁行业全面亏损,众多行业企业迎来最艰难时分。肃杀、观望、消极防御的市场气氛中,为数不多的一些企业或伺机而动、或高调出征,举起了反周期操作的大旗,逆势而上,意在抢占下一个繁荣的先机。数月来,本报记者在全国各地搜寻走访这些逆势而动的企业,追踪、挖掘其经营思路。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寒冬中的机会”系列报道,以供行业企业借鉴。
    现在,像施文进这么乐观的人还真不多见。
    谈起倾注了8年多心血的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基地(以下简称惠龙),他滔滔不绝,声音自信而洪亮:“钢贸行业的危机使行业变革提前了,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施文进说,“危机中倒掉一批企业(钢材市场),我们才有机会去填补这部分缺口。”
    作为惠龙的董事长施文进有理由乐观。
    今年钢贸商经营惨淡,大多数钢材市场入驻户都在减少,销量下滑明显。然而,惠龙的驻户不但没有减少,1~4月份的开票交易额反而同比增长24%以上,达上百亿元。此时基地刚正式开业才不过2年。
    这个已经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分会三家认定为“中国钢铁物流运营模式及其支撑技术标准示范实验基地”的市场,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能在寒冬中实现逆市成长?
A栽下梧桐引凤凰
    在当前全国钢材市场普遍出现驻户流失的情况下,惠龙驻户还在增加。近3年来惠龙先后吸引了南钢、沙钢、永钢、五矿、淮矿、三峡全通、大力神、裕本等一批大企业的入驻,新增了武钢、河北钢铁、重钢、湘钢等一批钢厂钢材进库开展了物流合作。
    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我国钢材销售代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通常贸易商向钢厂订货,需先付款到钢厂,45天后才会到货,等贸易商拿到货时,出厂价很多时候都已高于市场价了,形成价格倒挂。此种模式,在如今的钢材市场中,代理商已很难接受。
    随着当前钢贸融资吃紧,“钢贸企业依靠钢贸平台融资获利的链条已经断裂,钢厂代理分销必然由钢厂库存前移向直销转型。”施文进说。
    钢材分销模式的变革,为惠龙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惠龙利用信息化平台与钢厂合作,将过去钢厂整堆拍卖的尾板尾材放到网上零卖,比以往钢厂打包拍卖的销售方式,每吨提高了售价300元。他们还利用货物集中配送平台,用全国的大量返程空车、空船为钢厂等货主集中配送货物,配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3年内帮其降低30%的运输成本。
    为给钢厂分销钢材开辟新渠道,惠龙还引入银行开展融资创新,将存放在惠龙港的钢材进行线上挂卖,交易双方都不交保证金。买方在网上购买钢材只需支付20%货款,银行线上配套80%货款,惠龙为银行监管钢材,惠龙担保取得线下授信,买方还钱出货,从而化解银行放贷风险。
B8年扎实做平台
    靠石化产业起家的施文进,8年前一头扎进了钢铁物流产业,2003年,他选中了区位优势明显、周边钢材需求潜力巨大的镇江,建设惠龙,用了5年时间完成开放码头的审批手续,征地1500亩,投资17亿元人民币。2007年正式开工建设。
    2009年开始试运营,惠龙就一直鲜明的打出“免费”口号。
    我国传统钢材市场与驻户之间是一种“房东”与“房客”的关系,收取租金和各种费用是钢材市场赢利的重要来源,一些钢材市场甚至还搞变相融资。
    惠龙却坚持做一个不收租金的“房东”,公开对外承诺:不参与钢贸经营,不利用平台融资做资金经营。这为其带来了良好的信用体系和外在形象吸引了广大驻户,更悄然发起了我国传统钢材市场经营模式的深入变革。“我国钢铁流通领域存在很多问题,钢材市场要扎扎实实的进行产业链延伸、完善钢铁供应链,最终才能实现市场发展与商户销售的双赢。”施文进说
    8年来,惠龙没有追求短期效应,而是“扎扎实实打基础做平台”,每年都有新平台建成:海关公共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全国最大的钢材期货交割库、货物监管和贷款担保平台、全球可视化信息化系统、钢材系列加工生产线……
    即便是2009年试运营之后的连续3年亏损,这种投资建设也从未中断。
    如今这些已成为其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惠龙银行贷款很多是信用贷款,无需抵押。
    今年银行收紧钢贸企业贷款,惠龙入驻户的融资规模却没有减少。
    施文进解释说,他们一直坚持做真实贸易的交易平台,“不是招商,是选商,一户户筛选,不合格的钢贸企业不允许入驻,要看企业是不是在真实贸易,是不是在做市场终端。”同时,惠龙把信息平台和物流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基地交割确保交易的真实性。交易前物流基地为企业提供仓储服务,交易后物流基地为用户提供加工、配送服务。
    如今,他们搭建起的各种平台,已帮助驻户降低了融资、运输、加工、经营多方面的成本。
    例如,期货交割和现货交易平台相结合,为客户的经营实现风险对冲;公共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相结合,使客户进口货物可保税、出口货物可退税;担保公司和监管公司相结合,使客户有货可质押、无货可担保贷款……
    在行业寒冬中,惠龙200多名驻户1~4月份实现吞吐量、开票交易额、税费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24.2%、20%、17%,完成货物吞吐量172万吨,交易开票销售102亿元,预计全年将完成超300亿元的开票销售,这在全国钢材市场中并不多见。
C 创新模式寒冬取胜
    惠龙所做的每一个环节,运输、仓储、配送,都是钢铁供应链上最普通不过的环节,然而却借着平台经济的威力,悄然改变着钢铁物流产业的格局。
    他们将加工和配送相结合,使驻户与下游制造业联动发展,帮助入驻企业开拓了市场。据了解,惠龙港周边10公里范围内已聚集了以中国二重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中心,以中船重工为龙头的船舶海工制造中心,以广西柳工、沃得重工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中心,以精功汽车城、飞驰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中心。围绕“四大制造中心”及相关配套厂家,惠龙开展前道集中加工。
    为此,惠龙一头朝电子商务的物流供应链延伸,另一头以加工配送朝制造基地的物流产业链延伸。通过供应链融资,发挥担保、监管平台的作用,未来使“四大制造中心”只需出20%的首付购钢材成本就可生产出成套机器设备,产品出厂再向银行还本付息,从而形成了全国示范的钢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模式。
    通过“平台”运作,惠龙为客户开展物流增值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找到了赢利模式。他们投资建设的8座码头,仅装卸费收入,今年预计将达7000万元。未来还要再扩建4座,并且在市场内还要建设1座大型铁路接卸货站,最终实现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
    用最琐碎的细节,承担最远大的理想。围绕钢铁供应链做平台,很多人也许想到了,却没有去做。惠龙的目标则是,4年后最终实现超1000亿元销售,税费超8亿元,吸纳1000户钢铁生产、贸易、加工运输企业入驻。(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亚彬 路宁)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