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国内钢企物流热存在发展误区

2012年03月01日14:07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相比投资物流项目这样的跨界发展行为,国内钢企不如扎扎实实的围绕主业,优化自身的内部物流,从而提高整体效益。
    近日,在安徽芜湖召开的第五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物流成为钢铁企业讨论的热门话题。
    随着钢铁产业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被称作是“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
    目前各大钢企在物流领域正在大展拳脚。据了解,除龙头企业宝钢之外,武钢、河钢、山钢、马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也已经进军物流产业。其中最显著的是,今年1月河北钢铁集团宣布,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向物流业投资86亿元。此前,江苏沙钢也计划斥资300亿元筹建钢铁物流园。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在物流领域的举动主要体现在:优化自身内部生产物流,延伸产业链或建立流通加工体系,投资物流项目甚至为其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等方面。前两种均着眼于自身建设,而后一种则意味着跨界发展。
    虽然国内钢企发展现代物流的热情高涨,但却存在许多误区。
    其中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钢企内部物流的一体化运作。
    专家建议,相比投资物流项目这样的跨界发展行为,国内钢企不如扎扎实实的围绕主业,优化自身的内部物流,从而提高整体效益。
    对于企业内部物流的一体化运营,龙头钢企宝钢无论在理念还是在行动上,都先人一步。去年宝钢物流有限公司率先实现了宝钢宝山地区的物流一体化运营,首次在行业内真正开启内部物流的一体化运作。这是宝钢在多年前整合一钢运输公司和五钢物流公司业务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的物流一体化运营平台和管理模式,最终将实行采购物流、工厂物流、销售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此外,河北钢铁集团也成立了专门的物流公司,通过设立专门的物流公司将集团内部的物流整合和优化。去年降低成本10多亿元。
    不过,对于其他中小型钢企,并不意味着都要像大型钢企那样自己去搞物流。专家建议,对于大多数钢企来说,实行物流业务外包是不错的出路,不仅可以让企业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可以减少监督成本,提高效率。尽管近年来钢铁企业的物流外包范围在逐渐扩大,但却往往局限于传统运输和仓储环节,约占70%,这是一个“误区”。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参与到钢铁制造企业从需求预测到采购寻源、运输交付整条价值链,才能实现业务的最大增值。此外,钢铁企业内部分部门运营、政出多门的企业物流体制影响了物流外包的深度与广度。例如,企业原料采购由采购部负责,产品的发运则由销售部管理。而且企业一般将这些业务分别外包给不同的物流企业。这导致从原料购进到成材出不能做到完全对流运输,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链条难以无缝对接,外包效果大打折扣。物流企业的一体化服务功能仍待提高,离生产企业的要求还有差距,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上述种种因素,或许是钢铁生产企业兴起物流热,热衷于自己搞物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大多钢企在“生产、物流两手抓”的同时,国内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处于“饿肚子”的阶段。(现代物流报记者 王亚彬)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