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本要闻
发债建设保障房须警惕经济“高杠杆化”
2011年06月22日06:27 来源:西本资讯
21世纪经济报道 据报道,中央政府要求全部保障房必须在11月底前动工,为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保障房建设资金。
发改委允许各地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规范后继续保留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可以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只有在满足当地保障房建设融资需求后,投融资平台公司才能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其他项目的建设。
根据住建部早前的估算,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资金需要1.3万亿元,中央、省级和市县政府约出资5000多亿元,其余8000多亿元需要通过社会机构投入、被保障对象及所在企业等渠道筹集。这是继四万亿财政投资计划后的又一个超万亿的政府工程。
这项工程的目标是向中低收入者提供比市场价格更低的住房,以缓解低收入群体对房价过高的不满,并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但这个工程存在公平分配的困难,尤其是僧多粥少。此外,保障房建设作为一种对地产调控与宏观紧缩可能造成投资下降的对冲,可以起到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作用。
保障房计划的双重目标掩盖了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事实上,除了个别一线城市之外,中国商品住宅的供应可能已经过剩,表现为大量的投资性空置。政府在推动保障房计划之前应该先普查各地的住宅空置率,通过税收政策增加空置成本并打击投机,将这些空置的住宅逼向市场,不动住宅存量泡沫而继续推进增量的做法只会加剧供应过剩,并因为巨大的投资维持了资产泡沫与通胀趋势。
更让市场担忧的是,作为过去几年实施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与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个结果,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超过了9万亿元,其造成的信贷风险已经被广泛认知。经过一系列严厉的监管措施,疯狂的地方融资被踩刹车。目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保障房募资的做法,可能会鼓励地方政府偷梁换柱,以保障房项目获得资金用于其他地方。这不是没有可能,看看地方政府在融资平台上千奇百怪的腾挪术就知道了。
保障房项目并不会为地方政府提供丰厚的利润,相反的是,这项工程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并减少了它的主要收入来源。因为保障房建设用地本来可以出售,但中央要求它的规模不低于70%的用地总量,即使向市场出售的土地,也要将出让收入的10%用于保障房计划。对于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而言,这可能很难做到。
因此,中国不应该继续沿着增加系统性财务杠杆的道路上前进,目前包括那些隐形的债务在内,地方政府负债已经够多。保障房工程或让他们雪上加霜,从而可能扭曲计划。中央并没有有效监管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的手段,让他们继续借债只会积累更多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存在一条有害的资金流动通道,即政府与国有企业轻易地获取信贷或债务投资那些低效率的项目,这种源源不断的需求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地向市场再融资。这条河流不仅将民间资金通过银行汇入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投资帐户,而且也因为它吸收过多而让市场资金干渴,民间企业面临资金压力。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
· 2024-09-242024年8月全球粗钢产量1.448亿吨
· 2024-09-249月24日唐山钢坯晚报
· 2024-09-249月24日钢厂调价信息汇总
· 2024-09-249月24日商品期货日盘综述
· 2024-09-24上海建筑钢市日记(再现逆转)
· 2024-09-24【9月24日建筑钢市晚报】止跌上扬
· 2024-09-24“一行一局一会”今日重磅发声
· 2024-09-249月24日唐山钢坯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