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数据

浙大教授:中国短命建筑严重浪费资源

2011年04月18日06:31   来源:西本资讯
摘要:

新华网 “非质量原因的新建筑‘短命’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柏乃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中国各地愈演愈烈的“短命工程”,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财富损失,而且严重损害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范柏乃说,中国已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工程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中国的建筑却呈现出“短命”态势,平均寿命仅为25-30年。而在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为132年,美国为74年。造成“短命”原因并非工程质量,而是由于城市建设规划缺乏严肃性,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使然。

范柏乃列举了近年来各地频现“短命工程”的典型案例。2007年2月,投资2.5亿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在使用了18年后拆除;2010年3月,落成不满10年、耗资3000多万元的海南省黑“千年塔”沦为了“短命塔”;2010年7月交付使用的杭州萧山区鸿达新路,由于该道路被认为影响杭州的整体形象,在同年8月又被彻底重新改造。

“中国人均可利用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紧张。但是每年却消费了世界总量40%的水泥和钢材,大大透支中国资源,有悖中国国情。”范柏乃说,不断拆新建新,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大量的建筑垃圾。“目前,我国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

范柏乃说,“短命工程”事关国家和谐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必须重视规划,严格执行已批准的规划,防止朝令夕改。必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惩戒失范行为。

免责声明:西本资讯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图文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法律提示:本内容系www.steelx2.com编辑、整理,转载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西本资讯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并注明来源。如果私自转载,西本资讯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全国主要城市行情地图